近年来,医疗信息化发展迅速,有业内人士预测,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接近600亿元。未来几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持续增长。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透露,医疗卫生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已纳入“十三五”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将实现重点突破。
进入全面启动期
医疗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比较复杂的一个行业。狭义上的医疗信息化包括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和其他产业链延伸;广义上的医疗信息化还应包括医院管理、医保信息化和药品流通信息化、临床管理等。
我国医疗信息化最早应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部分大型的医院开始开发和应用一些小型管路软件,后面才开始建立小型的局域网;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国有将近900家医院开始实施医院信息系统;2003—2008年,几乎所有的三级医院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同时,80%的二级及以下级别的医院也开展了信息化建设;2009年至今,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新型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推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仅为146亿元。201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截至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为448亿元,同比增长17.59%。
细分领域表现良好
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医疗IT行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内外IT公司纷纷布局医疗IT市场,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医疗信息化及软件生产供应商将近600家,其中,中型供应商的数量最多,约360家,占比达60%;大型和小型供应商的占比分别为15%和25%。
近几年,随着国家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及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医疗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开始医改,在信息化硬件方面投入较大。当年的市场规模达到45.1亿元。随着全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至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为126.8亿元,同比增长23.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医院信息系统(HIS)、远程医疗、临床管理信息化系统(CIS)、电子病历等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过了10多年的建设,HIS已在全国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得到应用。目前,中国的大型医院基本建立了成熟的HIS系统,其应用不断扩展,无线技术和手持设备等也逐渐应用到HIS系统中。中小型医院开始部署HIS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开始建立HIS系统。据统计,2017年,我国HIS系统的市场规模为26.22亿元,同比增长9.61%。预计2018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29亿元。
另外,我国的远程医疗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快。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建立了中国金卫医疗专网、解放军远程医疗系统等一批远程医疗系统。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求大力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7年,我国远程医疗(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置和处方等)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13.5%。
近些年,我国医疗机构从上到下对信息化管理日益重视,相关投入也在持续增长。目前,大型医院已经建立医院信息系统,部分实现信息化管理,医院内部信息化工作重心逐渐向CIS转移,如逐步推广医护工作站、医疗影像信息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等。目前,在大型医院中,正处于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的高峰期。从临床信息系统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为36.1亿元,同比增长28.47%。预计2018年我国临床信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40亿元。
利好政策推动快速发展
医疗信息化在全国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国家政策的导向。2017—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全国各大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该规划中指出要促进人口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及信息共享。
另外,综合国家近几年颁布的政策,可以归纳总结为,至202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将会朝着这三个方向发展:
1、医院信息互通共享及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到2020年,实现三级医院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并优先向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推动基层首诊,畅通双向转诊;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
根据《“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政策要求,国家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已经开展了四期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但截至2017年末仅有90家医院获得了相应评级,占医院总数的0.43%;多数医院评级在4—5级之间,离满级10级还有一定差距,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电子病历的建设
《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中也指出,到2020年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电子病历数据库互联对接,全方位记录、管理居民健康信息。
3、包括结算、检验结果互认、急诊急救、“一卡通”等其他信息化服务
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移动支付等“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并构建包含脑卒中、心血管病、危重孕产妇、外伤等急救流程的协同信息平台,做到在院前急救第一时间识别病情,分诊转院。到2020年,实现地市级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电子健康卡就可在任一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检查检验、信息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