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建勇 李鹤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和经皮椎间盘髓核切割术。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①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中胶原酶应用对神经组织的安全性问题;②经皮椎间盘髓核切割术与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术后脊神经根功能的恢复,以及如何客观的评价临床疗效的问题。因为以上2个问题都与神经组织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想到采用1种神经电生理方法――诱发电位来进行这2个问题的研究。
1、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目前对于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仍有不同观点,虽然有实验研究认为胶原酶常规注射剂量(600~1200 U)对后纵韧带、硬脊膜不会造成损害,但也有学者对胶原酶溶解术后无效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发现胶原酶对后纵韧带、软骨终板及硬膜外脂肪有破坏作用,可使硬脊膜变薄。
临床上胶原酶注射的部位主要在椎间盘外(目前多采用盘外的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注射部位邻近椎间孔),而邻近最重要的神经结构是富含假单极神经元的背根神经节(DRG)而DRG被认为是与腰背痛和根性痛有关的关键结构,有功能性脊柱单位的“大脑”之称。如果胶原酶对DRG有严重的损伤,那将是灾难性的,这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该项治疗方法的前途,而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
本研究首先建立接近临床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作用模式的大鼠DRG胶原酶作用模型,然后应用诱发电位和病理学的方法研究胶原酶对大鼠DRG功能和形态的影响,功能主要是神经的传导功能;形态主要包括观察DRG节细胞,节内神经纤维,节细胞内的细胞器等有无改变及改变的具体情况;探讨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进一步论证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这项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①大鼠DRG在胶原酶作用下:神经传导功能均未受到明显的损害。②大鼠DRG在胶原酶作用下:形态结构在大体和HE染色病理切片光镜观察上均未发现明显的损害。③但是,大鼠DRG在胶原酶作用下:急性、亚急性、慢性,形态结构在电镜观察上均发现明显的损害。
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开展进行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运用胶原酶的用量和浓度,正确熟练的掌握手术方法,使胶原酶作用于精确合适的部位,提高胶原酶应用安全性。
2、诱发电位在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前后的应用
近年来,用刺激L5及S1神经根皮肤节段支配区所记录的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来检测L5和S1神经根的病变,可以说明神经根传导功能完整性及功能损伤的改变。
有研究表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神经根受到压迫,DSEP检查87.2%~92.9%存在异常,主要表现为N40峰潜伏期延长;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是否会加剧神经根的损害?据此我们通过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前术后行DSEP检查来了解神经根是否有受损加剧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