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照片上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病灶等影像的轮廓边缘不锐利,均称为“模糊”。其中因厚度逐渐移行而产生的物体吸收性模糊现象和渗出性病灶所致的病理性模糊均非技术上讨论的模期。前者为正常情况,后者本身就是一种诊断上的信息。本文仅限于分析x线摄影技术方面的影像模糊。
X线影像的模糊程度是评价X线照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一张X线照片技术性模糊较大会妨碍影像细节的清晰显示,严重时会导致漏诊或误诊,甚至成为废片。虽然从客观上分析,无模糊的理想照片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将X线影像模糊度尽量降低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不影响x线诊断,是能够做到的。因此,降低X线影像模糊是x线摄影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
X线照片影像的模糊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效果,其中对影像质量影响较大的是运动性模糊、焦点的几何性模糊、屏胶系统产生的模糊和散射线性模糊。对这些原因做全面正确的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限制影像模糊,才能提高照片影像的质量。
一 运动性模糊
1、运动模糊的原因
在x线摄影过程中,x线管、被照体及胶片三者均应保持静止或相对静止,即三者之间的相互几何投影关系保持不变。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在x线摄影过程中发生移动,所摄影像必然出现模糊,此为运动性模糊。
在x线摄影时,x线管、暗盒及被照体都有可能发生程度不同的移动。X线管及暗盒的移动,多系机械装置固定不牢所致,而被照体移动的原因则常见于:①组织脏器的生理性运动,如呼吸使肺组织、肺纹理、肋骨、横膈、肩关节等运动,心脏大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等。②病理性运动,如哮喘、肢体震颤、胃肠道痉挛等。③被检者不合作,如婴幼儿哭闹、精神不健全者以及人为的体位移动等。在一般情况下,运动模糊是影像模糊最主要的因素。由于运动模糊量为运动幅度与放大率的乘积,因此运动性模糊要比单纯性的几何模糊严重得多。
2、消除运动模糊的方法
(1)加强对x线摄影设备的定期检测 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尤其要保证x线管、诊断床以及活动滤线器托盘的机械稳定性。
(2)采用短时间曝光法,在动中求静 这对活动脏器和不合作者,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人眼对影像模糊的分辨能力为O.2mm以上(影像模糊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组织至相邻另一种组织之间光学密度逐渐变化的幅度,称光学密度移行幅,这种幅度超过O.2mm即可被人眼所识别。幅度越大则越模糊),因此,如果将曝光时间控制在0.01秒以内,那么,可以使每秒稳动距离不超过20mm的物体保持影像基本清晰。为了保证x线胶片有合适的感光效应,应使用大中型x线机。此外配用高感光度的胶片,高增感率的增感屏,强力显影液等,效果更好。
(3)屏气与固定肢体 对于合作的被检者,在某些部位的摄影前向其说明并训练屏气动作,能很好地配合摄影。如四肢部位可用沙袋等作必要的压迫及固定,以避免摄影中的移动。
(4)尽量缩小肢一片距 肢一片距在不等于零的情况下,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大现象,而放大现象又增加了运动性模糊,因此缩小肢一片距,也是降低运动模糊的一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