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病变,以非干酪性肉芽肿表现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90%有胸部受累。
1、病理特征:为沿淋巴管或其周围分布的非干酪性肉芽肿,肉芽肿结节的中心为组织细胞,外周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结节病肉芽肿可以互相融合,形成大小不等肉眼可见的结节。这些结节可自行吸收,也可进展引起纤维化。结节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40%的病人无症状,或表现为咳嗽、胸痛;诊断有赖于由组织学证据支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Qa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2、影像学表现:
(1)淋巴结改变:肿大(70-80%);钙化(40-50%)。
(2)肺部异常:
a、结节:多呈淋巴管周围分布,即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和包括叶间裂在内的胸膜下的淋巴管周围分布,呈串珠样表现。结节的数量有较大差异,可明显地累及全肺(常以两肺上、中部和后部为多),也可呈散在稀疏或局部分布。大部分结节的直径为0.2~1cm。
b、磨玻璃样影:CT上表现为肺密度增加,但仍可见内部的血管纹理。多为斑片状,也可呈小叶分布。大多数在病理上为无数在HRCT分辨率以下的结节病肉芽肿,或是代表结节病中的活动性肺泡炎。可在治疗后好转或自愈
C、实变:多分布在肺周围部,为可恢复性病变。其特点是多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多个小结节。
d、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邻近的结节或瘢痕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界面不规则。
e、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线状影,支气管扭曲,肺野周围蜂窝形成。
(3)气道改变:支气管黏膜或管壁增厚而引起的支管血管鞘增粗最多见。纤维化可导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4)胸膜改变: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少见。
(5)CT增强扫描:肿大淋巴结常呈中至高度均匀一致性强化,并可检出平扫上所不能显示的肺门区较小的淋巴结。
发生在淋巴结病变前就有的肺部改变是很少见的。
3、典型与不典型表现:
典型表现为两侧肺门对称性增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
不典型表现多见于较年老者。主要有: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而无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仅有肺部异常,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此外,尚有孤立性肺结节、犹如转移样的多发结节、有或无霉菌球的空洞,以及支气管阻塞等较为少见的不典型表现。
4、分期:
0期:初期正常平片,10%;
1期:淋巴结肿大,50%。对称性淋巴结肿大、钙化,5%。
2期: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透光度下降,30%。
3期: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的肺实变,10%
4期:肺纤维化,上叶伴有肺大泡。
5、鉴别诊断:
(1)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A、淋巴瘤:淋巴瘤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互相融合,增强扫描后多呈低至中度强化;结节病以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且胸骨后淋巴结肿大少见;
B、淋巴结结核:多以侵犯一侧肺门为主,增强扫描环形强化;结节病主要表现为双侧对称的肺门淋巴结肿大;
C、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有原发病灶,肿大淋巴结的分布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
D、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单个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2)肺内弥漫小结节
A、癌性淋巴管炎:结节除分布于中轴间质外,还多见分布于周围间质的多发结节,表现为胸膜下多个结节及小叶间隔串珠状增厚,很少合并肺纤维化。
B、粟粒性肺结核:小结节随意分布,三均匀。
C、血行性肺转移瘤:随意分布,肺外围多见。
文章来自:医学影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