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到影像学科北京与国际接轨
|
时间:2009-07-24 18:20:12 来源: 作者: |
|
在我国,医学影像学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直至上个世纪的90年代之前,还是以拍X线照片、超声和有创的心血管造影为主。本世纪以来则突飞猛进,进入了数字化和无创化的时代。
以安贞医院为例,该院2008年全年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达5500多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超过2100例。如果没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临床提供精细、准确的诊断依据,这些治疗和手术的成功是不可能实现的。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而引起疾病,过去医学影像主要是发现血管管腔的狭窄,再由临床医生针对狭窄或闭塞,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现如今,医学影像还要发现那些可能发生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的管壁,或预测那些已经发生狭窄的血管会不会发生闭塞,使诊断点大大提前,这方面北京已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
从2001年16排螺旋CT问世以来,人们开始用CT进行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目前的64排螺旋CT完成一个心脏扫描时间,仅需6~10秒,使得心脏、微细血管扫描得以实现,可以获得不同时相的图像,了解病变的功能变化以及血供的变化。比如“胸痛三联症”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就变得简单易行了。“胸痛三联症”是对冠心病、肺动脉栓塞、胸主动脉夹层形成这三种危重疾病的统称,因为它们在临床上都有相似的胸痛的表现,且起病危急,死亡率高,但治疗方法却不尽相同。既往对这类疾病的诊断费时、繁杂,常常误诊、鉴别困难。64排及64排以上的螺旋CT通过一次大范围的扫描,即可把心脏、肺动脉和主动脉均显示的清清楚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组疾病的诊断难题。北京在此领域就处于国内的先进水平。
无创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也为心血管病人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以冠心病和主动脉夹层形成这两种疾病为例,以前的无创复查方法无法直接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现在通过螺旋CT或磁共振的扫描,可以清楚地直接显示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的局部形态,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近一年多来,更先进、扫描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宽的新型螺旋CT设备不断问世,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为了克服CT成像技术对人体的X线辐射的不利影响,北京影像医学界的专家们又开始在如何降低X线辐射剂量上潜心地钻研,也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