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介入治疗 > 介入技术

药物涂层支架在治疗慢性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时间:2006-07-25 17:49:14  来源:  作者:

侯 磊 综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徐亚伟 审校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的定义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闭塞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即为慢性闭塞,但多数学者认同的定义为闭塞3个月以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之前“ 罪犯”血管狭窄程度100%的病变。在冠脉照影发现的冠脉病变中,CTO大约占三分之一[12]。据20世纪80年代末期资料统计CTO病例接受PCI治疗的比例不到8%,约占全部PCI病例的10%15%[34]。因开通血管的手术难度大,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CTO病变成为PCI领域最大的难点和挑战之一。尽管近来几个随机化临床试验表明球囊扩张后植入金属裸支架较单纯球囊扩张可以降低再闭塞和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与非闭塞病变相比仍有较高的再狭窄率(32%55%)和再闭塞率(8%12%)[5]。药物涂层支架(DES)在治疗相对简单的病变时,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而且其临床获益在两年的随访期间持续存在。但DES的这一优势是否在治疗CTO病变时继续存在呢?最近国内外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并获得了初步的结果,本文在此作一简要的总结。

2004Angela Hoye首先报道,他及他的同事共为563名患者植入了雷帕霉素涂层支架(SES),其中56名患者的冠脉病变为CTO,对照组为28名植入了金属裸支架(BMS)CTO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靶病变的特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植入术,虽然术后即刻血管内支架内直径SES组明显小于BMS(2.75±0.26 vs 3.03±0.56P<0.001),但两组间最小腔内直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两组患者100%接受了一年的临床随访,没有患者死亡,SES组一例患者在术后11天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重复照影证实为亚急性血栓形成,血管内超声提示与支架贴壁不全有关,成功的进行了球囊再次扩张。术后六个月,SES组有33名患者接受了照影复查,再狭窄率为9.1%,远低于前面所述的几个临床试验植入BMS的再狭窄率(32%55%P<0.05)。支架近端5mm、支架内的晚期管腔直径丢失分别为0.13±0.46mm0.10±0.80mm,而支架远端5mm的晚期管腔直径丢失更是达到了-0.06±0.54mmSES组一年随访期的无不良事件生存率明显低于BMS(96.4% vs 82.8%P<0.05)。两组各有一名患者发生了靶病变再闭塞(1.8% vs 3.6%P=NS)。该研究表明DESBMS可明显降低再狭窄率和再闭塞率,明显提高临床无症状生存率。该研究入选病例数量较少,而且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照影复查,导致可能有患者发生无症状的冠脉完全闭塞而没有被发现,这是该研究的不足之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掌间筑未来,西门子医疗推出全新CT产品SOMATOM go.
掌间筑未来,西门子医疗
“智”动创新 共享“健康中国” 西门子医疗亮相2017 HOSPEQ
“智”动创新 共享“
西门子医疗携一系列创新成果亮相CMEF 2017   助力“智慧”医疗服务建设
西门子医疗携一系列创
西门子医疗中国亮相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多方位展示互联网时代下 “智慧”成果
西门子医疗中国亮相第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不吃“线”的介入治疗
  2. 移动 3D 透视镜或可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术
  3. 介入治疗技术可“介入”多种疾病
  4. 介入性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5. 腰骶部骨肿瘤的介入性动脉栓塞治疗
  6. 老年人群肝肾囊肿及介入性超声治疗体会
  7. 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8.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溶栓5例
  9. 经动脉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护理
  10. 介入超声在肝移植并发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