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徐克 冯博
静脉狭窄;梗阻性病变(VO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血管性疾病,包括下腔静脉闭塞、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和上腔静脉阻塞等病变。长期以来,VOS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笔者及所属课题组自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在“九五”期间承担了国家攻关课题以来,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并先后获得国家专利9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在此,笔者仅就多年来本课题组在VOS介入治疗中所创用的一些新技术、新器材和新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 肝后下腔静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肝后下腔静脉闭塞性病变属于布-加综合征(BCS)的一种类型,包括膜性闭塞和节段性闭塞病变。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肝后下腔静脉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在此类病变的介入治疗上一直存在“技术操作五花八门、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发生率8%)”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了BCS的临床疗效,阻碍了我国BCS介入治疗研究的发展;另外,本病多发生于贫困的农村,许多病人因无条件采用价格昂贵的进口器材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创用“对端标识,双向定位,造影示踪法下腔静脉闭塞开通术”,并研制出国产Z型腔静脉支架(Z-ES),应用于肝后下腔静脉闭塞性病变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1 对端标识,双向定位,造影示踪法下腔静脉闭塞开通术
①首先经股静脉将J型套管针(Brouckenbrough针)送至闭塞段的远心端;再经右颈内静脉将猪尾导管送至下腔静脉闭塞段的近心端,作为自下而上进行闭塞穿通术的进针目标。②在正侧位双向透视引导和监视下,调整套管针尖端的位置、角度和方向,使之与闭塞段近心端的标识导管准确相对,并在确认无误后向闭塞病变内缓慢推送套管针。③在向前推送套管针时,为防止针尖穿至腔外,每进针0.5~1.0cm即注入少许造影剂示踪,观察针尖所在位置及造影剂流入状态。④当套管针尖端到达下腔静脉的弯曲部位后,再次确认或调整“J”型套管针的方向和角度。然后再继续向右心房方向推送,直至穿通闭塞段并将外套管送至右心房,再拔去金属针置换超硬导丝。
本课题组在“九五”期间共治疗BCS 345例,其技术成功率为98%,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其中共行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开通术59例,技术成功率98.3%。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