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活检能提供各种类型、各个病期的肾组织供研究,对肾脏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具体临床工作上对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也极有意义[1]。而目前经皮肾穿刺活检(肾穿刺)是国内最为普及的肾活检方法。随着定位方法及穿刺针的不断改进,肾穿刺的成功率及明确病理诊断率已显著提高,由1958年报道为50%[2]到目前的93—100%[3,4]。我们自1998年来在CT导引下采用活检枪对14例肾病患者进行经皮肾穿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病人,男性5例,女性9例,最小18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NS)5例,狼疮性肾炎(LN)4例,慢性肾炎4例,Fanconl综合征1例,14例均穿刺成功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取得相关病理诊断。
二、操作方法 均在德国西门子公司产的SOMATOM-CR型机上操作,CT扫描确定穿刺部位和路径,监视进针方向,用美国COOK公司产的活检枪(Q-Cgun),18-16G Tru-Cut针进行肾穿刺,针芯凹槽以20mm长度最佳。以肾下极为穿刺目标,因通常右肾较左肾位置低,一般选择右肾下极。病人取俯卧位,腹下垫约10cm厚的硬枕,以便将肾脏顶向背侧。穿刺点定位、消毒、铺手术单,并逐层局麻。将Tru-Cut针连同针芯经皮刺入肾周脂肪囊直达肾被膜,固定套管,嘱病人屏气后,将针芯刺入肾组织再固定针芯将套管向前推进达针尖时将套管与针芯一起拨出,将凹槽内组织妥善处理后送病检。术后CT扫描观察有无肾周血肿,临床观察有无腰痛及血尿等,注意病人的血压改变。
结 果
一、肾穿刺取材成功率:本组14例肾穿刺均穿刺成功,无一例空取,所取组织均获得足量的病理组织块,病理学分型及分期均满意,光镜观察所取组织均位于肾皮质或皮髓质交界区,所获肾小球最高为20个,最少为2个,平均12.5个,低于10个为2例,肾小球病变明显数占总数95%,轻微病变占5%。
二、肾穿刺并发症概况:所有病例均有镜下血尿,根据文献报道[5、6]可视为正常术后反应,未列入并发症中,观察1-3日可自行消失。有2例出现腰痛并肉眼血尿,腰痛在穿刺后即出现,肉眼血尿在肾穿刺后2-3天出现,临床予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有一例并发肾周较大血肿,出血量约为500ml,临床予以止血、输血及镇痛,抗炎治疗,所有肾穿刺未出现误穿其他脏器及感染发生。
讨 . 论
一、CT导向及活检枪取材在肾穿刺中的优点:
1、CT扫描机作为新型导向设备由于其密度分辨率高,影像清晰,无重叠可清楚显示器官的解剖结构,定位准确,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作为非血管介入的导向设备,肾脏是位于腹膜后腔的器官,肾周均有脂肪囊的存在,尤其是肥胖病人肾周脂肪较多,超声导向受脂肪过多或含气组织的影响,往往显示解剖结构欠满意。而CT不受气体及脂肪的影响,显示肾脏满意,并能较好地显示肾皮髓质。超声导向下行肾穿刺如无辅助探头,穿刺成功率约为60%,而采用辅助探头,对术者的操作有一定的影响。CT导向下肾穿刺只要操作者技术熟练,无需辅助设备即可。另外CT优于超声的是无论肾脏体积如何,均能够显示肾脏形态。活检枪(Q-C gun)Tru-Cut针由于前方针芯有10-20mm的凹槽,作肾穿刺能取得临床满意的组织块且组织完整[7],根据文献报道肾小球数起码达到5-10个才能以少数肾小球改变,推断整个肾脏病变,标本中肾小球数越多,则可靠性越佳,本组病例采用活检枪取材,平均12.5±7.5。
2、活检枪进行肾穿刺需注意事项:
活检枪进行肾穿刺取材成功率高[4],除严格掌握肾穿刺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尤其是临床上明显的出血性疾患。还需注意以下问题,穿刺者需技术熟练,针芯刺入肾脏后不需作施转切割,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穿刺前训练病人憋气,免除空穿或误穿其他器脏,对于肾脏体积较小的病人尤为重要。在两侧肾脏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一般选择右侧肾脏为靶目标,取材以肾皮髓质交界区为理想取材位,根据肾体积大小,选择切割针长度,术后需补充CT扫描,了解有无肾周血肿,术后予常规抗感染。
总之,CT作为最新型导向设备,可作为超声导向的一种补充,尤其是位于腹膜后腔器官,如肾脏等。而活检枪具有取材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易掌握且避免了手动活检的反复抽吸提插,减少了病人痛苦,使其易于接受。所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