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近期疗效观察
|
时间:2009-02-01 16:54:04 来源: 作者: |
|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4年8月-2007年10月共纳入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52例,男17例,女35例,年龄1-51岁,平均25.2±17.3岁,均经临床,ECG、X线平片、经胸超声(TTE)检查诊断为PDA,TTE示PDA直径3-16mm,全部病人均左心室扩大,25例存在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X线平片示不同程度肺血增多。
1.2 封堵器
封堵器及输送器:国产封堵器,具有自膨胀性的固定盘及与之相连接的“腰部”组成,呈蘑菇状,固定盘及“腰部”均系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内充三层聚酯无纺布,封堵器长7 mm,“腰部”的直径主动脉侧为6-22 mm,肺动脉侧为4- 20 mm 多种型号。输送器由传送导丝和外鞘组成,传送导丝顶端有螺旋纹,末端附带一旋转柄,鞘管外径为6-12F。
1.3介入治疗方法
手术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经胸超声(TTE)检查。52例应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PDA.。局麻或基础+局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经右股动脉送入5-6F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以确定PDA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将加硬导丝自主肺动脉侧经PDA送入降主动脉,沿加硬导丝将传送鞘送至降主动脉,选择比所测PDA最窄直径>2~4 mm的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透视下经传送鞘将封堵器送至降主动脉。待封堵器的主动脉侧盘完全张开后,将传送鞘及封堵器一齐回撤至PDA的最窄处,释放“腰部”使“腰部”完全卡于PDA内。5-10分钟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若证实封堵器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微量残余分流则释放封堵器,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主肺动脉连续测压,压迫止血。术中静脉注射肝素(0.5 mg/kg)。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三天,术后24~48小时,1~18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检查,观察残余分流情况、有无再通及封堵器位置等。
2 结果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属漏斗型49例,管型2例及窗型1例。PDA最窄处直径平均为6.8±3.7 mm(2- 18mm)。52例病人置入的封堵器直径为6/4-24/22mm。51例封堵器置入成功,一例因动脉导管直径造影示约18mm,使用22/20mm封堵器试封堵因封堵器无法固定而失败,技术成功率98.1%,造影示无残余分流37例(72.6%),微量残余分流12例(23.5%),少量残余分流2例(3.9%)。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1例术后10小时发生溶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尿,经碱化尿液、静脉使用地塞米松、补液治疗后血红蛋白尿消失,术后24-48小时经TTE检查,2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所有病例均完成1-18个月随诊,经TTE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再通,左心室内径缩小,射血分数提高,均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并发症。X线检查全部肺血减少,左心室缩小。
3 讨论
1971年Porstmann 开发了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技术获得成功,30年来尽管已有多种介入方法治疗PDA,但由于其适应证窄及残余分流发生率高等原因,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997年Amplatzer封堵器开始用于治疗PDA,因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证宽,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临床应用日趋增多。适应证:左向右分流(包括外科PDA结扎术后再通)的PDA;体重≥
4kg。年龄大于3个月。
禁忌症:PDA合并必须手术矫正的其他心血管畸形;严重肺动脉高压并已导致右向左分流;封堵术前2个月内患者严重感染;下腔静脉和(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梗阻者;超声心动图证实右心腔内血栓形成者;体重≤4 kg者。国内学者曾做了Rashkind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的对照研究,证实了Amplatzer封堵器的优越性,另有学者证实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8 mm的PDA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5],但Amplatzer封堵器仅有五个型号,最大为14/12mm,对于8 mm 以上PDAAmplatzer封堵器则可能偏小,现虽然有16/14mmAmplatzer封堵器,但对于10mm 以上PDAAmplatzer封堵器仍可能偏小,且AGA Amplatzer封堵器价格昂贵,先心病患者多见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我院2004年开始使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PDA患者22例,仅1例因PDA直径达18mm而封堵未成功,成功率98.1%,与Amplatzer封堵器97-100%的成功率一致,且1例直径达15mmPDA使用22/20封堵器亦封堵成功,术后造影示37例完全封堵(72.6%),12例微量分流(23.5%),少量残余分流2例(3.9%)。较国外采用弹簧栓子及Rashkind法治疗PDA20%~33%残余分流相比明显降低,与Masura等[8]使用Amplatzer封堵器残余分流相比亦有降低,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1例术后10小时发生溶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尿,经碱化尿液、静脉使用地塞米松、补液治疗后血红蛋白尿消失,术后24~48小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49例(96.1%)无残余分流,2例(3.9%)微量残余分流,与国内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一致。此组病例虽少,但亦可看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未闭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封堵器,且较Amplatzer封堵器有着更广的适应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