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视超声诊断技师队伍建设可行性的探讨
|
时间:2009-02-01 23:17:31 来源: 作者: |
|
一、超声医学专业人力资源配置特点分析
(一)超声医学专业对人力资源配置的特殊要求
众所周知,由于受我国国情特别因现有医疗卫生体制影响,超声作为一项费用相对低廉的诊疗技术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近几年来,各医疗机构中超声业务工作量普遍激增。但是,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是一项“手工细活”,人控检查速度,仪器成像速度再高也无济于提高单位时间内超声诊断工作效率。因此,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大。为了应对超声工作量日益激增的局面,除了进一步增加超声诊断设备外,增加超声诊断工作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二)我国法制化进程对超声科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当前,由于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中超声人才培养使用和人力资源配置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因历史原因许多曾承担超声诊断报告签署责任,并为超声事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技师,因不具备医师资格,突然间不能签署诊断报告。其次,医学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取得执业医师证和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两证”具有合法超声诊断报告签署权,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这种时间差的存在,事实上进一步突显了超声科“人少事多”、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
(三)超声诊断专业队伍纯医师化带来的问题
国家根据超声专业队伍建设需要,有规定可配备一定的技术员比例,还制定了相应的超声技师系列职称晋升条例。但在实际工作中,近年来,受“出具超声诊断性报告,必须是经注册的执业医师”规定的影响,行业内对技师作用、性质和使用观念上存在一定偏面性,绝大多数医院已不再招聘技师。另外,一些高年资技师因达到退休年龄而离开超声工作岗位。因此,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悄无声息快速地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与国外不同,在我国超声是独立建制科室,超声也是医学影像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合理和细化专业分工是做大、做好、做强医学专业发展工作的成功经验,也是各个学科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超声技师队伍萎缩,超声队伍纯医师化转型的现实直接导致超声科内医技(指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岗位职责不明确,不利于超声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发展与稳定。所以,纯医师化超声队伍应被认为是超声医学学科发展的明显缺陷。
二、建立超声诊断技师队伍的主要依据
(一)超声诊断技术难易度出现二极化态势
现代超声诊断技术难易度(或称之为简单与复杂程度)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长期实践和艰辛总结,一些过去的超声诊疗新技术或新方法,在今天正不断成为比较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例如肝囊肿,胆囊结石和简单心脏畸形的超声诊断,以及不属于畸形筛选范畴的产科胎儿大小超声测量等等。此外,一些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包括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已具备条件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依靠新的诊断设备和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超声诊疗技术被不断孕育问世。其中,虽然有的技术还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可起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学科向未来更好、更强方向发展。所以,这方面需要超声医师化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努力探索争取更大进步。
(二)超声设备和文档资料需要及时维护和处理
超声学科发展对电子设备和信息化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仪器设备的迅速增加,增加了大量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超声工作站的推广应用,实现图文一体化提高了规范化超声报告的出具速度,方便调阅以往检查资料提高了超声诊断质量,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医患矛盾或纠纷。但是,需要确保检查资料的安全性,严防丢失,大量诊断及随访资料需要及时输写、整理和备份。而且,设备软、硬件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快,相关知识掌握要求越来越高。在当前超声设备越来越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科室规模越来越大的形势下,预估未来超声诊断性和技术性分工是一种必然趋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