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热化疗治疗大肝癌疗效观察
|
时间:2008-12-10 23:08:00 来源: 作者: |
|
介入性热化疗( interventional heated chemotherapy) 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应用肿瘤分布的段或亚段支血管内进行插管治疗肝肿瘤的新方法。作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快速注入加热注射用生理盐水及化疗药物治疗大肝癌82例,并与单纯无水酒精介入治疗作为对照组57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1999年3月-2005年3月间1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61例, 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0.5岁,均经临床、血液化验、影像学或病理学确诊。以全国肝癌协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属于I期84例,II期55例。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MRI检查显示为巨块型肝癌,无门静脉、腔静脉癌栓形成。以上139例随机分为热化疗组82例及单纯无水酒精介入治疗作为对照组57例。
二、仪器与方法
采用丹麦BK-3535及日本东芝—77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配置国产安徽锦原彩超工作站,探头频率3.5~5.0MHz,穿刺应用德国产肝穿活检枪,穿刺针使用18号及22GPT针,长15~38cm。热化疗组准备注射用生理盐水400ml,化疗药物;5-FU 750~1000mg,丝列霉素10~12mg混合后在恒温水浴槽内或专用煮沸锅加热至65~75℃,快速注入。单纯无水酒精组为超声引导介入肿瘤局部注射治疗一般采用30~50ml。
操作方法
1.穿刺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测量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及瘤内血管分布走行情况、了解肿瘤血供特点,确定穿刺定位点与肿瘤的距离及穿刺路径,以肿瘤为中心点,避开肝内大血管及肝内外较大的肝管,尽可能达到肿瘤周围血管网,以瘤体内及周围滋养小动脉为主。
2. 探头及术者手用消毒液浸泡,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选择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消毒巾,用5%利多卡因5-10ml局部麻醉注射至肝包膜,用前述穿刺针按麻醉部位穿刺至以肿瘤为中心点目标处,应用提前加热注入生理盐水及化疗药物。作者根据肿瘤大小用量为;肿瘤直径 <8cm 100~150ml、>8cm 150~200ml、<10cm 200~250ml、>10cm 250~350ml,选定以肿瘤所在部位叶、段供血动脉网,快速注入。
3. 穿刺原则;以肿瘤为中心、多角度、先血管后肿瘤、先外后内、以肿瘤周围及瘤内滋养动脉、瘤体弥散度最佳为准每5~7天1次,患者出现副反应症状可适当延长为7~10天1次,以7~10次为一疗程,以瘤体周围血流消失,肿瘤缩小为目标。
三、术后随访
每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一次,由超声诊断科主治医师独立盲法进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瘤体大小、肿瘤周围及瘤体内血流变化,每月复查甲胎蛋白(AFP)一次。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有无出现并发症并按病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根据以上两组经介入治疗后介入剂弥散情况、血流分布(减少或消失)、肿瘤大小、AFP、治疗后的生存率等项目,以统计学处理,检测有无显著性差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