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胸膜渗出或继发于肺、纵隔或全身性疾病,肿瘤转移,及创伤所致的血胸。少量积液位于肋膈角或肺下,多量则压迫肺组织。纤维素性、出血性或化脓性渗出,可导致胸膜增厚、粘连,进而形成局灶性(包裹性)积液,亦可在积液中形成分隔。
[检查内容]
1.由腋中线,肋膈窦的最低位开始扫查,发现胸腔液性无回声区后,依次检查各肋间找到积液的边缘部位。确定积液的范围和无回声区的最大径。
2.如果可能,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在背部肩胛线和腋中线之间做矢状切面扫查,在中胸部位水平横切扫查。
3.液性区内有无漂浮的点状、条索状回声及蜂窝状回声,有无分隔或异常肿块。
4.大量积液时肺实变——肺组织受压的程度。
5.转动体位观察液体有无移动,确定其为游离性或包裹性。
6.大致估计积液的多少。
7.胸腔穿刺引流的超声定位,选择最宽无回声区位置,避开压缩的肺组织,常选用腋后线和肩胛线之间较低位置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8.引流后用超声观察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1.超声发现肺下或肋膈角积液较X线、CT更为灵敏,但判断积液的性质和病理意义较为困难。
2.利用体位改变、胸水移动改善超声窗,超声窗较小时采用小凸阵探头扫查更利于检出。
3.胸腔积液穿刺超声定位点的确定,应注明体位、进针深度和角度,防止误伤肝、脾、肾、横膈。液体较少时宜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极少量的胸腔积液或叶间积液,超声定位困难者不宜穿刺抽液。
4.脓胸常显示为含液病变区,内有微细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或分隔,或伴有胸膜增厚,声像图不典型者常使超声定性诊断发生困难。
5.癌性胸膜炎的穿刺抽液,穿刺点选择胸膜正常或平整的部位,避开胸膜的隆起或增厚部位。
6.胸水引流每次不超过500~1000ml,患者如有除冷汗、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终止抽液,平卧,必要时 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
(本文参考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