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敏 Kemin Chen 方文强 Wenqiang Fang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 200025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maging techniques and the equipm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radiology. We discussed the system, content and the wa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residents and technicians in the Radiology department. Key words: Radiology, Resident, Technician Training
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近30年来影像学发展相当迅速,CT、MR、超声、PET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学科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有关放射科的人才培养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
一、放射科人材培养的紧迫性
放射科包括了常规放射、CT、MR、超声、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其应用范围广,已完全不同于数十年前放射科主要以常规放射诊断为主的情况。特别是当前影像学设备和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如多层螺旋CT,在1998年推出后,当时是4层螺旋CT,至2000年和2001年已分别有8层的螺旋CT和16层的多层螺旋CT开始进入临床使用,其扫描速度已可达0.4s-0.5s,所切层厚可达0.5mm,重建速度已可在0.5s以下,其分辨率已相当高,后处理的软件日益增多,CT的仿真内镜、CT血管成像等均已相当普及。在MR方面,3.0T的MR已应用于临床,其图像信噪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均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除了MR血管成像、水成像等已经相当成熟外,在功能性成像方面,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脑功能成像,如DTI等描述脑内神经投射的图像,BOLD同时反映脑运动功能, 感觉和认知功能的成像方面已有不少的突破。新的电子束CT Espeed,其空间分辨率已达14LP/cm,扫描速度为40ms,在心脏和其它活动脏器的动态检测和功能检测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今后的CT发展可能会向目前电子束CT和多层CT技术相结合的方面发展。在数字化成像,如DR、CR及PACS等方面进展也相当快,随着PACS建设的逐步普及,和HIS、RIS的整合,已使放射科和医院的工作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ACS建成后可逐步做到无片化和无纸化,使影像学信息非常方便地在网上传输、并进行诊断、会诊和各种病例讨论,除可做到医院内各科室间的交流、并可进行医院和医院及地域间的连接,使医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使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更加便捷、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进入和发展,工作流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对放射科医师、技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管理和使用这些新设备、新技术,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从而为医、教、研服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有不少地区和医院引进了比较先进的设备,但由于使用不当,未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医疗资源的占有量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如何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更好地为保障人民的医疗和健康服务,是一非常凸现的问题。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人才可以引进,但最根本的是加强现有队伍的人才培养、管理好和用好现有的人才,如何规范化地培养放射科的专门人才,包括放射科医师、技师、护师和其他的相关人员,建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对发展影像医学专业和医、教、研工作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放射科医师的培养
目前国内放射科医师的培养,在不少地区已有了较好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和考核制度,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其对住院医师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有较好的培养计划和考核制度,师资力量和培养条件也较好,如有较多训练有素的高年医师和较大的医院规模,足够的病种和病例数量等。但在一些中小医院,其住院医师的培养就存有较多的问题,主要是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和必要的训练病种和病例数量。目前在住院医师培养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内尚无真正意义上的专科医师制度,放射科住院医师的培养无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无比较严格和统一的考试和考核制度,无论所在医院有否条件、其师资是否合格,均可培养住院医师,加上国内大部分医院超声和核医学及放疗均为独立的科室,有些医院甚至把CT和MR及介入等也独立出来,成立相对独立的小科室、造成年轻医师训练的基础不够扎实、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的局面。 因此从根本上讲,应建立完整的专科医师制度,即经过医学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经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住院医师培训资格后,再经过五年左右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和考核,取得有关的专科医师资格后才能开展有关独立的诊疗工作。专科医师资格的考试和认定一般由有关的专业学会来组织和认定,为了保证住院医师培养的质量,应对有资格培训哪一专科住院医师的医院和部门进行认定,有资质作为住院医师培养单位的医院一般应为具有较高质量师资和较好设备条件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对于综合性教学医院而言,也并不是其所有的科室均可成为培养住院医师的单位,有些学科达不到要求则可能无资格作为培养住院医师的单位。同时对培养住院医师的带教老师也需作资格认定,从其医疗经验、学术水平和带教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确定其作为住院医师培养的带教老师的资格。根据评估成为住院医师培养点的单位,应根据其医院和科室的规模及有住院医师带教资格医师的多少来确定该培养点可接纳培养住院医师的人数,以保证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当然对于住院医师培养质量也应有一定的测评体系,对不合格的住院医师培养点可取消其培养点的资格。 放射科住院医师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五年左右的专业培训,让其具有较为扎实的影像医学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放射科实际工作能力,应具有本专业较广的知识面。因此其培训内容应包括内科、外科和病理科的基础培养和放射科的各系统培养,放射科内的培训一般可分为神经放射、头颈部放射、胸部放射、心血管放射、腹部放射(胃肠放射、泌尿生殖放射)、骨关节放射、乳腺放射、儿科放射、介入放射等系统及放射科内不同检查部门的培训,如常规放射、CT、MR、超声、核医学、放射治疗等。还有就是临床上有关的学科,如急诊放射、重症监护放射、肿瘤放射,移植放射等。 内科、外科、病理科等放射科外的轮转培训一般为一年,放射科各部门和各系统的培养训练为四年,每一部门和每一系统的培训均应有一定的时限和一定的工作量。各个部门和各系统培训后均应经过比较系统和严格的考核,并有相应的考核记录。要取得专科医师资格除了要有一定时限和工作量的训练外,还须通过客观性的笔试和相应的口试。笔试的内容包括基础科目,如解剖、病理、生理和药理等,放射基础,如放射技术、放射物理、放射生物等,及临床诊断部分。口试部分包括骨关节放射、心肺放射、胃肠放射、泌尿生殖放射、神经放射、血管放射、介入放射、核医学、超声、儿科放射和乳腺放射等。如不能及时通过考试的,可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重考,并延长其培训的期限,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三、放射科技师的培养
放射科技师对于影像学科医、教、研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影像技术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放射科技师的培养与医师的培养相比,仍有较大的的差距。早年的技师大多未经过专门学校的培养,而是通过老的技师,以师傅带徒的方式培养起来的。1950年代初有了影像技术短期培训班,开始通过授课和实践培训的方式培养放射科技师,其后有了专门培养放射技术人员的中专学校,学制分别有二年、三年、或四年,从那时开始放射科技术人员大多通过中等专业学校相关专业培养,也有部分是通过社会招聘的中学生由放射科自行培养而成。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开始有专门培养影像技术人材的专科和本科专业出现,但当时专科和本科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目前从事放射科技师工作的甚少,大多转入其它行业和专业。因此目前放射科技师与医师相比,在所受的学历教育方面存有较大的差距。 从培训制度来看,放射长期以来以形成住院医师的培养制度, 虽然不尽完善,但已成制度。放射科技师的培养尚无比较规范的制度,有些地方对刚参加工作的技师曾规定了半年或一年的见习期,期满后即可正式担任放射科的技师工作。医师目前已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制度,技师尚无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制度。从这方面来讲,技师专业培训也较医师有明显的滞后。故从长远的技师人才培养来看,建立相应的技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准入制度非常重要,只有制度化、规范化,才能提高和保证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质量和素质。当前影像学技术和设备进展相当迅速,CT、MR、彩超、数字化摄影等已逐渐普及,因此原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历教育已完全不能满足目前的放射科影像学技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培养大专和本科毕业的技师已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已有40余所院校开设了医学影像专业,其大部分是为了培养医学影像专业的医师,很少有专门培养影像专业技师的本科专业。实际上放射科的医师应从医疗专业的毕业生中培养,如专门设立影像专业培养放射科医师,则其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基础不足,会妨碍其今后进行医师的训练和培养。故目前不少院校开设影像专业培养放射科医师并不恰当,影像专业主要应为影像科培养技师,正如目前不少院校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层次,开设护理专业的本科,以培养高层次的护师。 由于目前放射科技师中的多数原为中专毕业,如何加强对这些技师的培养,对于提高技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是鼓励现有的技师参加各类成人高校的学习,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特别是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科室的学科发展和医、教、研综合水平的提高。由于抽出部分人员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某些岗位上暂时会出现人员紧张,但由于参加学习其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并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激励人们去参加各类的学习和培训,我们体会到让在职人员通过各类成人高校学习以提高放射科技师的学历层次,是目前放射科技师培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培训中仍有重要作用。 放射科技师的培养也应有象放射科住院医师类似的培养制度,当然其培养年限可相对较短,其培训应包括普通放射摄影、特殊造影检查(如胃肠造影、静脉尿路造影等)、CT检查、MR检查、DSA检查、超声检查等,另外还应包括影像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数字化设备和PACS、造影剂的应用、过敏反应和特发事件的应对、放射科的质控和图像后处理等。技师的培养应有比较好的规划和严格的考核,如根据培养期在常规放射、CT、MR、DSA等部门轮转的时限,每一部门轮转后的考核,整体的基础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经过数年的培养,放射科技师应具有较广的影像技术专业面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胜任各类放射科的常规操作和进行质量控制。
四、放射科的继续教育
放射科的继续教育对放射科的人材培养非常重要,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放射科医师、技师和其他人员终生接受继续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医学影像学的继续教育范围相当广,内容也特别多,包括目前各类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域性各类学术会议的继续教育课程,一些基金会和厂商赞助的继续教育课程,而和各类电视台、网站和杂志等办的继续教育函授项目等。更多的则是本科室所举办的各类新知课程和进修讲座,科室的读片会,疑难病例和手术证实病例讨论会,及科室内的学术研讨会。经常派人参与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课程,对于各类人员的培养、提高和跟踪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对于放射科的人才培养,更主要的是要抓好科室内的继续教育,特别是科室的读片会、新知和进修讲座、疑难病例、证实病例讨论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能及时得到各类最新进展的信息,PACS的建设已使我们在网上进行会诊和讨论成为可能,特别是PACS在存储和检索图像资料方面的便捷性,可使影像学信息达到充分的共享,对人员的培养、进行影像学的继续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并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我们医院建成PACS后,年轻医师和进修医师在阅读各类教学和疑难病例进行这方面训练的效率较无PACS前提高了数倍。PACS网上的病例学习已成为我们放射科继续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受到广大医生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放射科的人才培养还应包括放射科网络方面、设备维护方面、护理方面等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还应包括在管理学方面的培养,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管理,这些有关的人才培养和培养方面的问题,对于放射科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有另文进行阐述。
陈克敏,男,上海市人,1951年1月出生。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诊断学》杂志等10余种专业杂志的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