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影像介入科,合肥 230001
张学彬 综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概述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以肺血栓栓塞最常见。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又有着极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目前尚缺乏精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据估计美国每年有60万人发病,5万至10万人死亡,使其成为第三大常见的致死原因[1,2]。肺栓塞即刻死亡率10%左右。幸存者中70%不能得到有效诊断使其死亡率达30%。如果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死亡率可降至8%左右[3](图1)。肺栓塞的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全身溶栓,外科切开取栓。近年来经导管介入溶栓,介入取栓,介入碎栓,肺动脉支架植入及下腔静脉植入永久性或临时性滤器预防肺栓塞等诸多微侵袭手段被引入到PE的治疗中来[4]。各种治疗装置多样,不能普遍获得和使用。其各自有效性,安全性,适应症,禁忌症及联合使用问题均存有争议,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本文对介入治疗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二、抗凝治疗
肝素:
肝素是于1918年被证实的第一种抗凝剂,1930年开始推荐静脉应用治疗人类静脉栓塞症。作用机制为与抗凝血酶Ⅲ相结合并增加其活性,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并可容许内源性纤溶系统溶解部分栓子。肝素本身不能溶解已经存在的血栓块。因此肝素治疗更直接作用于栓塞来源而不是肺动脉内栓子本身[4]。在 19世纪60 年代的唯一一项划时代的研究中比较了肝素和安慰剂的作用, Barritt 和Jordan[5]随机治疗35例患者,治疗组16例患者中没有一例致命PE复发,死亡一例,而安慰剂组19个患者中52%PE复发,五例死亡。由于初期结果显示很高的统计学差异(p = 0.0005), 他们中断了随机化实验,其余病人均采用了抗凝疗法。肝素有关的副作用有出血、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与出凝血相关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其中主要为出血。虽然肝素作为传统的治疗肺栓塞的手段显示出其卓越的有效性,但是随着低分子肝素的出现,其作为基石的地位已经受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