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and Advances in PACS<?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陈克敏 Kemin Chen 赵永国 Yongguo Zhao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Ruijin Hospital, Seco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PACS has evolved from digital acquisition of medical images to the present form of workflow-integrated imaging system related to large-scale healthcare delivery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ader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ACS. Key word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History; HIS;RIS
PACS的发展已有20余年的历史。自1972年CT开始应用于临床,CT、超声、核医学等数字影像模式进入临床,1980年磁共振投入临床应用,之后相继出现了CR、DSA等与数字化影像有关的设备,并开始出现了数字化影像的传输、显示与存储,在此基础上PACS和远程放射学开始逐渐发展。Paul Capp早在1970年代初就提出了数字化放射学的概念[1],在1970年代中后期已有了PACS的初步研究,但在当时尚无PACS的工作系统,1980年代开始PACS陆续在美国宾州大学、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和Kansas城大学建成并投入运行。 PACS的发展至目前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中期,为PACS发展的初级阶段,当时大多数系统是小型PACS,主要是将放射科的一些影像设备进行连接,以胶片的数字化为目标,实现医学影像的传输、管理和显示。第二阶段在199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在DICOM3.0标准形成以后,自1995年以后有了商用和大型的PACS问世,突出表现在以实现整个医院的网络化为目标,通过同HIS和RIS的整合,提高读片诊断的效率,并方便临床其它科室的应用。2000年至今PACS已发展到第三阶段,PACS的应用逐步从建设数字化医院迈向组成数字化医院集团,开发区域化PACS解决方案和地域之间连接的方向发展。PACS已成为医院卫生保健一体化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