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房 王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 武汉430022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声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超声心动图成像非常清晰,分辨率有很大提高,不仅对于心脏疾患的诊断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在介入治疗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超声心动图研究中有待深入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心脏声学造影的潜力 右心声学造影简便直观,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技术和经食道超声的普及,其临床应用范围有所缩小,但在观察少量右向左分流,排除永存左位上腔静脉和肺动静脉瘘等疾病方面,右心声学造影较彩色多普勒更具优势,其价值仍不容忽视。 左心声学造影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目前心肌灌注声学造影正由实验室研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其巨大的潜力在于:1、此技术与负荷超声相结合,能同步评估心肌的收缩储备和血流灌注,提高检出存活顿抑心肌的敏感性和预测准确性;2、依据造影剂的粘附特性早期评估微血管内皮功能;根据微泡在声场中产生的强烈震荡作用辅助溶栓;3、研制可携带药物或载血管新生基因微泡经静脉注射行心肌靶向治疗或转基因治疗的目的,前景令人鼓舞。
M型超声的作用不容忽视 M型超声取样频率每秒高达2000~4000次以上,具有极高的时相分辨力,能区分心脏结构活动时相的细微差异。对精确观察心脏结构活动轨迹、时间、幅度和速率等数据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双声束(或多声束)M型曲线可同时在心脏结构的感兴趣区内获取两条(甚至三条)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轨迹。此法可同步观察半月瓣和房室瓣的活动时态,帮助理解心音产生机制,精确测定射血期、心室等容收与等容缩舒张期的持续时间,对评价心肌功能有重要意义。在进行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通过对多个区域室壁运动的同步分析,提高M型超声对局部心肌运动异常的检出率,能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和准确性。此外,如能将M型曲线与多普勒频谱同步对照分析,故建议仪器制造者有必要重新开发这种误被遗弃,但确实具有很大潜力的双束或多束M型超声显示方式,使之在临床诊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解剖M型:新型解剖M型超声(anatomic M-mode, AMM)是对原始二维图像的像素信息进行计算机后处理,克服传统M型取样线只能始于图像顶端沿声束固有方向取样的局限,可在二维图像上任意部位和方向选取直线或曲线,从而获取感兴趣区内局部心肌沿时间变化的运动轨迹。AMM超声不仅能确保对所观察部位的心壁垂直取样,提高了心腔内径和室壁厚度测量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更重要的是能详尽地描述左室局部心肌运动,有望减少甚至消除常规二维超声技术评估局部室壁运动的局限性。因而此项技术对临床全面、精确地评价心脏的整体和局域功能意义重大。曲线解剖M型(Curved M-Mode, CMM)则在高帧频二维组织速度图上循心肌走向任意采样,并可跨壁采点,同步观察多节段室壁心肌收缩先后顺序和速度,此法显示心肌空间与时间分布的关系,直观反映室壁节段心内膜相位信息,有望成为临床观察心律失常异位起搏点、心壁运动失常及多节段心肌运动分析新的手段。虽然目前的解剖M型超声取样频率受二维图像帧频限制,重建的M型曲线较为粗糙。但最新的高帧频超声成像仪已经能分辨数毫秒的运动时相差异,这对临床观察心脏电除极顺序、评价心肌局域功能等仍有极大的帮助,前景令人鼓舞。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