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涂蓉 曹觉 王山 刘惠 伍保忠 黄海伟
已有研究发现,肝容积的大小和肝细胞数目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1],但单纯的肝容积测量很难精确反映肝细胞数目的减少程度。本研究试图通过肝硬化CT的形态学变化结合肝脾容积测量,探讨该方法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收集了2000.01~2002.10三年期间的住院肝硬化病人 50例,诊断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并剔除合并肿瘤者。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5例(伴肝性脑病者6例),胆汁性肝硬化6例,淤血性肝硬化3例,血吸虫性肝硬化3例,原因不明3例。代偿期12例,失代偿期38例。
2. CT容积测量方法:
全部病例行CT平扫,将扫描后所获得的CT图像,分别在各自的CT机上逐层手工鼠标描绘测量各层面积,再乘以层厚,累加得到肝脏的容积。在测量肝脏图像时,下腔静脉、胆囊、肝裂均不包括在内。脾脏容积测量同肝脏,脾门血管不包括在内。脾/肝比值=脾容积÷肝容积;肝硬化指数=实际肝容积÷预计肝容积×100%;预计肝容积(ml)=121.74495+16.48993×体重(kg)[2]。
3. 病人的临床Child-Pugh分级与肝硬度CT分级:
根据病人入院时的初次肝功能等情况确定Child-Pugh分级(简称C-P分级)。将CT表现按涂蓉[3]报道的标准进行肝硬度CT分级:1级:肝脏密度均匀,形态可正常或轻度变形,无门脉高压征;2级:肝密度略不均,肝容积略缩小,有2~3种轻度的门脉高压征;3级:肝实质密度不均,结节状,肝边不光整,肝裂增宽,肝形态失常,肝容积缩小,有3~4种门脉高压征并少量腹水。4级:肝实质密度不均,可见明显结节,肝边呈锯齿状,肝裂明显增宽,大于2cm,肝容积明显缩小,有明显的门脉高压征4种以上并大量腹水。
4. 统计学分析:
肝硬度CT分级和C-P分级与肝容积、脾/肝比值、肝硬化指数的分级间均值的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及其SNK(Student Newman Keuls)法。
二、 结 果
肝硬度CT分级和C-P分级之间的肝容积、脾/肝比值、肝硬化指数方差分析结果见附表。有肝性脑病者6例,肝硬化指数在34.1%~79.4%,平均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