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8例疗效分析
|
时间:2009-01-08 23:15:35 来源: 作者: |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一种常见的渐进性的髋关节致残性疾病。其治疗方法虽多,但还缺乏简便有效的手段。我院自2000年5月—2004年6月采用介入疗法,治疗28例37个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21~67岁,病程 2月~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加重的髋关节疼痛、下肢功能障碍及间歇性跛行。髋部有外伤史5例,长期饮酒12例,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8例,不明原因3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X线平片、CT或MRI检查证实,按Ficat分期标准[1],各期股骨头数目如下:Ⅰ期3例,Ⅱ期13 例,Ⅲ期9例,Ⅳ期3例。
1.2 方法 术前常规介入检查,经对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r技术穿刺,用4F或5F Cobra导管,超选择进入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动脉圆韧带支造影,显示股骨头血液供应情况,经导管分别注入扩张血管及溶栓药物至造影血管。本组所用药物和剂量为尿激酶40~150 U,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50~300 ml,罂粟碱30 mg。注药后重复造影,术后1周内每日静脉滴注尿激酶5U,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 ml。重复治疗者间隔3~4周治疗1次,停药期间日服复方丹参片及肠溶阿司匹林维持疗效。同时要求病人卧床,避免下肢负重,床上做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低脂饮食,禁止饮酒。
2 结果
21 疼痛缓解改善是本组治疗中疗效最明显的表现 28例37个髋中,疼痛消失19髋,明显减轻13髋,减轻4髋,效果不明显1髋。本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取马氏[2]提出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功能改变的判定标准:Ⅰ级髋关节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度数总和为260~290°,功能稍受限,生活基本自理。Ⅱ级:为 190~160°,功能部分受限。Ⅲ级:为 160~130°,功能明显受限。Ⅳ级:为130°,功能严重受限。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正常17髋(占45.9%),Ⅰ级者8髋(占21.6%),Ⅱ级者5髋(占13.5%),Ⅲ级者4髋(占10.8%),Ⅳ级者3髋(占8.1%)。
22 X线表现 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2年复查。复查X线、CT或MRI,X线检查正常 2例,显示坏死骨吸收7例,骨质不同改善17例,与术前无明显变化2例。
23 血管造影 治疗前造影,股骨头区供血动脉纤细稀少、粗细不等,部分间隔局部出现空白区,实质期仅有斑片状染色。治疗后造影片显示供血动脉充盈度饱满,血管数目增多,空白区消失,实质期染色明显扩大增浓,且有髋关节周围吻合支建立。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进步。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核心问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介入治疗是将导管直接插至股骨头供血动脉,并注入大量的血管扩张溶栓及促进血管生成药物,使药物迅速而直接地进入血循环,保证病变部位营养血管内药物的浓度,使其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促使其供血状态改变及再通阻塞的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坏死骨吸收及新生骨形成[3]。本组所选择药物尿激酶能直接激活纤维酶原,降解纤维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降低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凝集率的作用,可以改善循环[4],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凝消血栓降低血液黏度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5],罂粟碱可解除血管痉挛并使血管扩张尤其是对微循环。经导管将上述药物注入股骨头和髋关节区的供血动脉内可使股骨头和髋关节区的微循环得到疏通,从而使坏死的骨逐渐被吸收,而新生骨形成,股骨头得以修复。通过对本组2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介入治疗观察,显示介入疗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对缓解病人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效果明显。因此,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只要尽早检查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会获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Float R P.Idiopathic bone necrosls of the femoral head:Early diagnosis and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Br),1985,67(1):3- 5.
[2] 马在山.马氏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1- 113.
[3] 潘 初,王 敏.股骨头缺血性介入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J] 放射学实践,2001,16(3):157.
[4] 唐立明,樊粤光,何 伟,等.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5):14.
[5] 扬 豪,程少丹,黄俊卿,等.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实验研究进展[J].2005,17(1):50- 5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