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
时间:2008-12-25 17:14:48 来源: 作者: |
|
介入治疗已成为同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体系,其疗效受到世人瞩目,也将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但是,任何一种好的方法都会存在不足之处,介入治疗也不例外。随着介入治疗的普遍开展 ,并发症越来越多,因此迫使人们不得不注意这个问题。为此,本刊这期集中刊发5篇同介 入治疗并发症有关的论文,这是值得大家仔细阅读与深思的。
所谓介入治疗并发症,是指在介入治疗某种疾病的过程中,引发了另一种疾病或症状。就其 全身多系统而言,介入治疗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两个主要因素,即器材操作和引 入人体内的物质(包括介入治疗所给的药物、对比剂、栓塞材料等等)所引起的人体反应。并 发症的严重后果影响疗效,损害和威胁患者生活质量或生存。并发症也制约治疗技术的发展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例如20世纪60年代创用的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虽然显示了较好 的近期效果,但较高的再狭窄率成为PTA继续发展的障碍。于是80年代陆续出现了几种新技 术,如激光血管成形术、旋切(磨)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力图克服PTA再狭窄率过高的 弊病。又如90年代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从理论上 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降低门静脉压的途径合理、可行,技术操作成功率高,对 患者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分流。但经过几年实践发现,分流道再狭窄率可高达20%~70%, 严重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如果再闭塞问题得不到解决,TIPSS将要失去持续发展的 可能性。
鉴于并发症的严重后果,作为介入治疗医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尽一切努力来 减少、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尽力杜绝严重并发症。为此,是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高人员素质
介入治疗医师必须是集影像学知识、临床知识和导 管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边缘学科医师或交叉学科医师,因此对介入治疗医师的培养三者不 可缺其一。目前尚有不少人员先前主要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因此努力提高、丰富临床知识和 积累临床经验显得十分重要。缺乏临床知识者,只能成为一名“导管匠”,而临床经验丰富 的介入医师,一定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严格掌握适应证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固有的限度,超过这个限 度就可以带来相反的结果。在介入治疗开展中,应该避免“来者不拒”或“饥不择食”的现 象,应按照适应证选择患者。例如作颈动脉支架时,如患者的其他几条头臂动脉均已闭塞或 严重狭窄,仅剩下1条狭窄的颈动脉为向颅内供血的唯一通道,若行PTA或支架,危险性很大,应属禁忌。若不顾禁忌,硬性操作,也可能成功,但若失败,将会置患者于死地。
3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这是避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操作技术熟练应 内涵有熟悉所使用的器械性能、熟悉所治疗靶区的解剖和熟练的操作手法。就血管内介入治 疗而言,超选择性插管是极为重要的方法,不仅可降低并发症,也可大大提高疗效。朱康顺 等的研究结果就是极好的说明。肝癌化疗栓塞后肝纤维化形成与化疗栓塞时的靶血管相关, 超选择肝节段动脉插管治疗时4项血液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如仅作肝固有动脉插管,4项指标 有明显变化。这说明超选择性插管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可缩短 导管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因为导管在体内的时间越短,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越少,拖延时间只 会是有害而无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