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
时间:2009-02-05 17:39:07 来源: 作者: |
|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在国内大型医院广泛开展。其优点为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住院时间短及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1~2]。但对术者的经验、手术操作技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我院作为基层医院,在多年开展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基础上,近年来也探索性的开展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2例。男74例,女38例,年龄59.5±6.6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心绞痛53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8例,经股动脉组54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病变部位和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术前患者提前3天服用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300mg/d。若未预先服用氯吡格雷者在PCI术前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mg。桡动脉组患者Allen试验阳性,术前肌注安定10mg,右侧手臂平伸外展,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一般在桡骨茎突近心端1厘米处)。使用日本Terumo公司的桡动脉专用穿刺包(包括穿刺针、导丝及6F鞘管),Seldinger法置管成功后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200ug,造影前注入肝素5000单位,行支架植入术前追加肝素5000单位,以后根据手术的时间,每小时追加肝素1000单位。股动脉组按常规操作。两组支架植入均用6F指引导管,指引导管类型根据病变情况选用Judkin、EBU、XB或Amplatz。
1.3 术后处理:桡动脉组术后即刻拔除鞘管,术后30分钟即可使用低分子肝素,病人体位不受限,局部绷带包扎止血4小时后逐渐松开,24小时完全松开;股动脉组术后6小时拔除鞘管,平卧并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至少24小时,沙袋压迫6小时,拔鞘后4小时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两组患者术后均继续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1.4 观察指标:手术成功率(成功标准:术后残余狭窄<20%,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及因PCI需要紧急行外科搭桥);手术耗时(从穿刺到导管撤出体外所用时间);球囊使用率;特殊导管使用率(使用EBU、XB、Amplatz等引导管);住院天数;局部血管并发症及动脉痉挛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桡动脉组有1例因桡动脉严重痉挛、1例无名动脉迂曲,改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剩余56例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但其中有1例右冠慢性闭塞病变,因指引导丝反复进入假腔而手术失败;另有1例指引导管支撑力不足,球囊无法通过病变而手术未成功。其余54例均经桡动脉成功施行PCI术,共置入支架84枚。股动脉组54例均成功施行PCI术,共置入支架79枚。两组的手术成功率93.1%比100%(P>0.05)。桡动脉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股动脉组(6.2±1.6d vs 7.8±2.3d,P<0.01)。桡动脉组手术时间较股动脉组长,使用更多的造影剂。桡动脉组需要更多使用EBU、XB、Amplatz指引导管,术中平均使用球囊数多于股动脉。桡动脉组有1例局部穿刺处小血肿,另有1例出现前臂血肿,经悬吊上臂后前臂血肿逐渐消退;股动脉组6例出现穿刺处血肿,局部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显著多于桡动脉组。但两组均无大出血及假性动脉瘤发生,见表1。表1 两组手术结果的对比注:两组比较P<0.05,P<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