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94例临床拟诊前列腺疾患患者的MRI,探讨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通过分析MRI对前列腺癌漏诊、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方法:本研究中选取的94例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均行MRI、DRE、B-US检查及PSA化验检查。MRI常规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2加权扫描(T2WI)及自旋回波(SE)T1加权扫描(T1WI),部分采用脂肪抑制序列(STIR)或加扫矢状位、冠状位;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其它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及平行试验进行对照。结果: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2.69%,特异度为90.48%,似然比为8.6827,诊断符合率为86.17%,正确诊断指数为0.7317;平行试验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为98.08%,特异度为85.71%,似然比为6.8654,诊断符合率为92.55%,正确诊断指数为0.8379;二者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MRI脉冲序列对各种病变显示率不同;设置适当的脉冲序列、扫描方位及参数,并仔细观察影像学所见,可以明显减少病变的漏诊;MRI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病灶的鉴别诊断,较大地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符合率;平行试验可以明显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
【关键词】 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是一种全球性的老年男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稳定增加。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其患病率以西方国家、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和非裔美洲人为高,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基因、饮食、环境和社会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1]。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直肠指检(DRE)、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不同分子形式、B超(B-US)或经直肠超声(TRUS)、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上述项目的联合,完成对前列腺癌的筛查、病灶检出或分期诊断[2]。目前认为,MRI是对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的一种最有效的影像手段,而前列腺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早期发现有关,因此,如何解决MRI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问题对于影像学医生更为重要,无疑,提高检查的敏感度是首要问题。本文以此为目的采用多种MRI脉冲序列及扫描方位对94例患者进行检查,探讨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并试图寻求提高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①病人来源:均为济南铁路中心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5年7月~2002年11月间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而行MR检查并有临床对照的患者94例;②患者年龄分布28~87岁,平均年龄50.2岁;③临床诊断结果来源:6例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39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或汽化切除术(包括姑息性前列腺癌切除术),26例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其余23例为临床综合诊断;④其它对照检查:94例均行直肠指诊(DRE)、超声检查(B-US)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化验检查。
1.2 MR检查
①检查设备:采用GE公司生产的Vectra 0.5T磁共振机,扫描采用普通体线圈;②检查前准备:94例病人均加用呼吸补偿,并在盆腔部位加压,嘱病人平稳呼吸以减少图像呼吸运动伪影;③扫描序列及扫描参数:常规采用FSE-T2WI(TR/TE=3200/90ms、Factor=6)、SE-T1WI(TR/TE=500/14ms)序列扫描,加或不加STIR(TR/TE=4000/25ms、TI=100ms)序列
扫描;Thickness=5mm,Spacing=2mm,Matrix=224×192,NEX=3,FOV=35cm;运用H-F Pre-Saturation、FlowCompensation、Respirometric Compensation以及NoPhase Wrong,部分病人采用薄层扫描和/或矢状位、冠状位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