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影像知识

椎体爆裂型骨折的X线、CT影像学诊断分析

时间:2009-02-09 17:30:24  来源:  作者:
  1 损伤机理及分型

  脊柱爆裂骨折是由于轴向压力加上不同程度屈曲和(或)旋转力作用于脊柱,使椎间盘之髓核疝入椎体导致椎体内压力急剧升高而引起椎体自内向外的爆裂,即椎体粉碎性骨折,该骨折贯通椎体上、下终板并累及椎体后缘线 [1] 轴向压力或前屈力是爆裂型骨折的主要因素。另外,受伤瞬间体位、骨折部位、椎间盘状况和骨矿含量等对骨折的发生均有影响。椎间盘退变越严重,骨质疏松越明显,爆裂型骨折越少见越不典型,越容易误诊为压缩骨折 [2] 。爆裂型骨折是脊柱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参照Denis标准 [1,3] ,将 爆裂型骨折分为五个类型。A型:椎体一致性压缩,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B型:椎体上半部压缩楔形变并向后突出,该型最常见。

  本文按下终板完整与否将B型又分为B1、B2两个亚型,B1型为椎体后上骨碎块伴下终板纵向骨折;B2型为下终板完整。C型:椎体下半部压缩楔形变并向后突出而上终板完整。D型:骨折的椎体发生旋转脱位,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分为D1型(骨折片侧方移位)和D2型(骨折伴矢状移位)。E型:椎体一侧骨折,CT最易显示。爆裂型骨折可简单分为稳定性(无后柱损伤)和不稳定性(合并后柱损伤)两型。

  2 脊柱的三柱学说 [3]

  Denis在1983年提出的三柱学说就是将脊柱分成前、中、后三条柱状结构,前柱由前纵韧带和椎体椎间盘的前中2/3组成;中柱为椎体椎间盘的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后柱由椎管、附件构成。他强调韧带对脊柱的稳定作用。该学说已成为现代骨折模型及脊柱外科的生物力学基础。充分认识三柱理论的重要性,对爆裂型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3.1 X线平片 爆裂型骨折以胸腰段最常见,有文献报道占脊柱骨折的40%以上。根据我院多年来因坠落伤、车祸伤等原因来就诊的急诊病人,照片后诊断为爆裂型骨折的病例中,其X线主要表现为整个椎体或多个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扁,膨大,呈楔形变,椎体后缘变形,椎体骨折且骨折碎块突入椎管,椎弓根间距加宽及椎板纵向骨折。根据有关文献指出X线平片可评价损伤后脊柱的稳定性。不稳定的诊断标准为:(1)椎体压缩2/3以上;(2)椎体滑脱;(3)脊柱成角;(4)创伤性椎管狭窄。在侧位片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椎体后缘线的异常改变[4] ,这也是与单纯屈曲压缩型鉴别的可靠征象,椎体后缘线异常诊断爆裂型骨折的重要指征,亦可判断椎管的狭窄程度,当其中断消失,则表示椎管绝对狭窄。脊柱成角是否是爆裂型骨折的典型表现,目前尚有争议。如果椎弓根间距增大时,暗示伴有椎弓根或椎板骨折。X线平片诊断爆裂型骨折有一定的局限性,约有25%的爆裂型骨折被误诊为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 [5] 。本文收治的脊柱损伤的病例,后经CT扫描证实约有28%的爆裂型骨折被误诊为单纯压缩骨折。

  3.2 CT 自有爆裂型骨折的CT表现开始报道以来,许多文章都强调了CT评价爆裂型骨折的价值。

  3.2.1 CT表现 根据我院CT扫描所见并结合文献报道,爆裂型骨折大体表现为椎体前后部高度减少;椎体上或下终板粉碎性骨折,骨折碎块向后突入椎管内并椎管狭窄;垂直向椎板骨折;矢状向椎体骨折,从基底椎静脉管扩展到椎体下缘;棘突间距离增宽,侧方转位或屈曲 [6]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掌间筑未来,西门子医疗推出全新CT产品SOMATOM go.
掌间筑未来,西门子医疗
“智”动创新 共享“健康中国” 西门子医疗亮相2017 HOSPEQ
“智”动创新 共享“
西门子医疗携一系列创新成果亮相CMEF 2017   助力“智慧”医疗服务建设
西门子医疗携一系列创
西门子医疗中国亮相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多方位展示互联网时代下 “智慧”成果
西门子医疗中国亮相第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不看不知道:超声诊断肺炎的新途径
  2. 头颅 CT 七大陷阱 你可别中招
  3. 消化系统影像征象大汇总
  4. 常用的几种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
  5. 几个典型的神经影像学征象
  6. 椎管内肿瘤如何鉴别?
  7. 进行性颅内出血:胎儿脑深静脉血栓形成
  8. 马长生:辐射虽猛,防护有道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0. 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