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腹部CT扫描时如何在尽量减少曝光次数的前题下,对肝、胰、脾等实质器官进行扫描定位则十分重要。我们以剑突上四指为零标志线,先扫定位(TOPO)相,然后在(TOPO)相上定位。其优点以剑突为标志进行腹部实质器官的直接定位扫描因体表标志明显,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率高,是一较为理想的方法。
四、增强与扫描技术:如平扫不能确诊则可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一次性快速推注造影剂。1、注入造影剂的量保持在70ml左右,保证在增强后获得较满意的动脉期图象;2、注药和扫描时间的配合:常规CT扫完一个肝脏最快要1.5~2min,螺旋CT做肝脏扫描可在0.5min内完成[10],利于早期观察;3、病人注药后的配合,注药前向病人讲述注药后可能有的一些正常反应(如全身发热、心跳加快等)及异常反应。注药扫描时病人的呼吸配合要好才能达到目的;4、高压注射器应控制注药速度和药量,让扫描开始时间及扫描开始后时间内维持造影剂浓度,使扫描脏器形态能清楚显示,用螺旋CT做增强扫描可以比常规CT减少造影剂用量1/3~1/2,而达到同样增强效果,因此,螺旋扫描对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利用率的提高,与常规CT相比,螺旋CT可节省造影剂的用量,是其扫描的一大优点;5、增强后的动态扫描、延迟技术的应用等,可鉴别血管瘤、囊肿、癌肿。6、薄层扫描是指层厚为5mm以下的扫描,它的优点是利于发现小于1Cm以下的病变及其病变内部的结构。7、在扫描结束后,可回顾性地任选层面重建,没有必要如常规CT那样发现问题需重新扫描,可减少因重复扫描病人所受的X线剂量,且同样的肝脏扫描,病人所受的X线总量并不比常规扫描多。
五、肝脏平扫呈低密度病变的情况比较多见,肝内常见的肝囊肿、肝血管瘤及肝癌这几种病变,螺旋CT易于鉴别,肝囊肿一般不增强,肝癌轻度到中度增强,肝血管瘤随时间的延迟而逐渐增强,因此,对疑有肝血管瘤的病人需做延迟扫描,在常规增强扫描进行完毕后,病人不动,在其图象中找一显示病灶最明显的层面,记下床位数及扫描时间,然后将床移到该层面床的位置进行延时再扫描。
六、图象摄制的控制:CT图象的窗口技术十分重要,窗口技术是指利用调整窗宽、窗位而得出对比度清楚的优质图象,如果窗宽、窗位调节不当,就不能充分显示出大体组织结构和毗邻关系,甚至会使病变被掩盖、遗漏。腹部CT扫描窗宽、窗位可随意调节,检查不同部位、不同组织需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肝脏增强前窗宽在200~210,窗位在5~60左右;增强后窗宽窗位应调至230~260、窗位在50~70。调整窗宽窗位的目的在于使病灶在最佳窗口技术下,显示最清晰,以获得最佳的摄片,为事后CT诊断提供清晰的图象和充分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