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正确应用头颈部CR的图像处理
正因为头颈部结构复杂和CR宽容度广的特点,在调试头颈部CR照片时则更需要根据病情及解剖结构来进行影像学的调试。CR系统常用的图像处理功能有:一、谐调处理:通过鉴定改变非线性转换曲线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二、空间频率处理:通过增加空间频率响应,产生边缘增强的效果,增加图像边缘的锐利度,利于显示骨骼边缘影像。三、谐调处理与空间频率处理结合,可使图像内兴趣点处结构达到最佳显示。1、低对比处理和强的空间频率处理结合使用,可提供较宽的处理范围和实现边缘强化,利于软组织影像显示。2、高对比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结合,可提供与传统X线照片相似的图像,使骨骼结构显示清晰[4]。因此,头颈部CR可通过一次性X线摄影,经过窗宽、窗位的调节可同时得到多种不同诊断要求的照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X线的辐射,避免了球管的老化。
3.2.1颈椎侧位:
CR可大大改善软组织的分辨率。以屏/片组合方法实施的颈椎检查中,因为不是数字影像,成像后不具备后处理功能,影像一旦形成,则不可改变,加之其曝光宽容度等因素,致使在同一张颈椎片上有时难以一次性显示颈椎椎体与软组织,而对于颈部软组织往往有时有项韧带钙化,所以对于一位有经验的大夫常常要用强光灯看颈部软组织才放心。有了CR可运用后处理功能进行协调处理与空间分辨率处理,来改善软组织结构显示的密度层次及椎体的锐度,从而大大改善软组织的分辨率,减少了总曝光量及曝光次数。
3.2.2头颅切线位:
对于头颅包块我们通常拍头颅切线位,在有包块的地方用胶布将铅号码“O”贴于包块处,当“O”在照片上呈“一”字形,说明切到位,标志着摄影成功。但常规X线摄影往往是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一次性成像的却是因曝光条件过低的软组织相,看不到骨结构;或是曝光条件“适中”看清了骨结构却又看不清软组织,曝光条件一旦过大有时甚至连标记都难以看清。有了CR便可在一次X线摄影之后,根据诊断需要调制出不同窗宽、窗位的图像,便于了解软组织,也能看清它与骨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
3.2.3鼻骨侧位[5]:
正常鼻骨上部厚而窄,下部薄而宽。常规X线照片鼻骨下部薄骨质处往往骨质密度太低,显示欠清晰,只见上部较厚骨质部分如骨棘伸向前方,致使鼻外伤时常规X线检查仅能看清鼻骨线性骨折、塌塌陷、移位,然而对于这类外伤病人不仅仅是这样,它还有鼻骨的鼻中隔粉碎性骨折、以及有上颌骨、额骨、眶内侧壁骨折等复合性损伤和常有的软组织肿胀,加之其骨结构单薄,摄影条件稍有偏差,诊断大夫就会借助强光灯来进行观察。而CR一次成像后能显示起自鼻额缝的细长三角形致密影,下部薄骨质处的骨结构可清晰显示,克服了常规X线照片较难发现鼻骨下部薄骨质处的骨折线,而且对骨折片变形、移位及周围其它方面的骨情况观察更明确,尤其是能够看清其软组织肿胀的程度。这样则更能全面、有效地评价鼻外伤,因此用CR来诊断鼻外伤其敏感性及综合性信息量要远远高于常规X线照片。
3.2.4华氏位:
华氏位最常用于上颌窦疾病的诊断,而当有软组织肿块时大夫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其附近骨皮质有无骨质破坏及其破坏的程度,以判定其良恶性,利于分期。而在常规X线照片上在一次曝光的情况下很难达到以上的统一,不能全面、客观地显示病灶。CR不但可以充分显示骨质,而且还能显示软组织影,使大夫更能准确地了解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