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金征宇 王怡宁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工业化国家最常见的住院和死亡病因,可以引起猝死[1]。早期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死亡率。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是一项有创检查,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卒中和冠状动脉夹层等)[2],且价格昂贵,因此不宜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多层螺旋CT无创冠状动脉成像近年来发展迅速,该项检查避免了插管相关风险,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准确性高[3,4]。1998年第一台亚秒级多层螺旋CT问世后,冠状动脉CT成像逐步推广;目前16层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4面世的64层螺旋CT在扫描速度、图像清晰度等技术方面都有大幅度进步;2005年底新近发布的双源多层螺旋CT将现有的时间分辨率又提升了一倍,在心脏成像方面有了质的突破。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上用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脏占位性病变等的诊断,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冠心病的筛查及随访。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整个心动周期连续螺旋扫描,可获得整个心脏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三维容积数据,在后处理时可以选择最佳时相的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心率快、心律不齐或屏气不佳都会影响冠状动脉的显示[4],16层螺旋CT最好将患者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64层螺旋CT最好将患者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此外对造影剂过敏,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等的人不宜做增强CT检查。
较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小、危险性低、花费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一次心脏检查在15分钟内完成而无需住院,可一站式的同时对冠状动脉狭Õ、斑块和心功能进行评价分析,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评估依据。相较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只显示管腔内情况,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观察粥样硬化斑块与管腔的关系,特别是对含脂质丰富的非钙化斑块的观察,这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是很难做到的,而这类斑块往往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还可多方位、多角度的显示血管,比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平面图像更为立体直观,避免了由于体位致偏心狭Õ漏诊。但多层螺旋CT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仍不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动态监测血流。
我院分别于2002年8月和2004年10月引进了中国首台16层螺旋CT机和64层螺旋CT机,至2006年4月已做了4000多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我们在工作中实行标准化的扫描方案、图像重建方法、冠状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方法以及心功能参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参考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体位,结合CT的特点,建立了CT冠状动脉造影的标准体位。建立统一的成像体位有利于全面评价冠状动脉以及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并促进了各中心间和临床各科室间的合作。16层螺旋CT在诊断中度以上(≥50%)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已显示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5%,86%~93%,79%~80%和97%,但多限于管径>2mm的冠脉节段[6,7]。我院60例CT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表明,1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敏感性93%,特异性92%。64层螺旋CT与16层螺旋CT相比,在扫描速度、图像清晰度、降低辐射剂量等技术方面有了质的突破,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方面尤显优势。64层螺旋CT的机架旋转时间由0.42秒/圈提高到0.33秒/圈,增强扫描屏气时间仅需约11s,较16层螺旋CT缩短了一半,可减少快心率和呼吸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国外文献报道[8,9],6.4%~7%的16层螺旋CT冠脉节段图像质量欠佳,我院对5041个冠脉节段的64层螺旋CT图像质量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比例下降到4.2%。64层螺旋CT的准值为0.6mm,优于16层螺旋CT0.75mm的准值,可以对更细微的解剖细节进行清晰地显示。我院对5000个冠脉节段的研究结果表明64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远段及小分支方面显著优于16层螺旋CT,例如回旋支远段的显示率从89%提升到98%,圆锥支的显示率从71%提升到86%。我院80例CT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表明,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诊断中度狭Õ(≥50%)敏感性94%,特异性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