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杨海山 赵峰 王振常 赵永生 王大伟 杨淑琴 王每先 李立 郭全新 戴绍东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本文统计我院中晚期肺癌200例,进行了320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SBAG)、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灌注(BAl)及部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SBAE),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男165例,女35例。年龄为21—72岁,平均48.5岁。肺癌发生在右肺95例,左肺105例;中心型185例,周围型15例。经肺穿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未分化小细胞癌118例,腺癌20例,鳞癌45例,未定型17例。按肺癌病期分类标准:Ⅱ期62例,Ⅲ期114例,Ⅳ期24例。
二、造影方法 采用Seldi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用7F右冠导管,前端略加塑形,使其顶端与主动脉壁紧密接触,有利于滑人支气管动脉开口。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送至胸4下缘,然后从后壁向前旋转并上下滑动,一旦有停顿感,并见到“嵌抓”现象,就试推60%泛影葡胺4—6ml,确认为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后,再以lkg/cm2压力注药,每秒1张快速连续摄片,摄前后位片3—8张,部分病例摄侧位片。用造影剂约10—12ml。
三、造影所见 本组200例,造影320次。其中造影三次27例,二次63例,一次109例(包括同时栓塞12例)。SBAG的基本X线表现如下:
1、显示肿块轮廓及大小:本组200例均能显示肿块轮廓,大小为3.5×2.5cm2~10× 8cm2,平均直径为6.0cm。本组46例伴有肺不张者,SBAG能勾画出肿块的真实大小和轮廓,并且与不张肺影分辨清楚(图1)。
2、血流增加:180例表现供肿瘤支气管动脉增粗、扩张、纡曲、内径在2.1~5mm之间,平均3.1 ±0.57mm;肿瘤区血管也增多。
3、肿瘤血管影:200例均显示肿瘤血管形成。其中180例为单独支气管动脉供血,病灶内肿瘤血管丰富;85例可见血管池。其血管型者20例。仅见支气管动脉主干略增粗,但瘤体内血管细小,常有受压、移位及变形。
4、血管包绕征:本组67例,表现为受累血管不规则变细,呈串珠状、梭形、环状等变形,为肿瘤围绕血管侵蚀所致,一般在少血管型者更为常见(图2)。
5、B-P分流:见54例向肺动脉分流,6例向肺静脉分流。其表现为:①长约10—40cm,宽约0.5—1.5mm的细小分流49例;②长约30—50mm,宽约2—5mm粗大分流21例。
6、肿瘤染色:本组BAG片均能显示肿瘤染色,其中180例多血管型者显示更清楚;而20例少血管型染色较淡,甚至呈散在小点状。
7、淋巴结转移:SBAG显示肺门淋巴结转移99例,其中向对侧肺门转移1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78例。表现为支气管动脉进入淋巴结,并有染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