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何还珠 华东医院
肾癌出现典型症状者均已非早期。近年来由于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改进,已能通过B超早期发现肾癌。我皖发现3侧肾脏透明细胞癌。其表现方式不同于一般规律,故介绍如下。
例1:男性70岁,1987年7月体检发现右肾中部有中等回声23mm×29mm,略向外突出,边界清,光点均匀。核素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明性。CT示实质占位,B超和CT诊断右肾良性肿瘤,血管瘤可能。8月剖腹探查见右肾中部肿块突出肾脏表面,约30mm×35mm。呈紫褐色,囊性感,有搏动,诊断为血管瘤未做活检,1989年B超观察该肿块增大至40mm×50mm,以后逐年增大。无任何症状。1992年4月肉眼血尿一次,8月出现鲜红色血屎伴血块,并有贫血。B超示右肾肿块60mm×80mm,形态不规则,向上下延伸,边缘不平,光点不均,中央有掖性小暗区。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内有丰富血流,可测到动脉和静弥血流。B超诊断为肾癌。肾静弥和下腔静脉未觅癌栓,肾周围淋巴结均阴性。CT示右肾肿块60mm×80mm囊实性病灶,非血管性,肾癌可能。9月23日作全肾切除,右肾与后腹膜紧密粘连,病理报告:右肾透明细胞腺癌伴山血坏死。
例2:男性,72岁。1986年体验时B超发现右肾上部髓质内圆形中等偏低回声14mm×15mm,边界清。CT示右肾低密度囊肿可能大,静脉肾盂造影阴性。每年复查无明显变化。1990~1991年未查。1992年3月体验B超见该中等回声伸人肾窦,向表面突出。约30mm,形状不规则,诊断肾癌可能,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右肾上中盏间边缘锐利,有3Omm充盈缺损。CT示右肾上部肾癌。手术中见右肾中上部外侧肿块30mm×30mm,做右肾根治术病理报告右肾透明细胞癌38mm×25mm。肾静脉未见癌拴。
例3:男性,70岁。1988年3月因无痛性血尿,在外院作静弥肾盂造影,见左输尿管下端充盈缺损,我院B超左输尿管下端实质占位。膀胱镜见左输尿管开口处有一菜花状肿瘤突出20~30mm。活榆移形细胞乳头状癌Ⅰ~Ⅱ级。3月30日手术见左输尿管下端近膀胱后壁肿瘤25mm×15mm,作膀胱部分切除,左辅屎管下端切除,行辅屎管一膀胱再吻合术。切缘未见癌组织。一年后外院B超发现右肾实质占位,经CT证实,我院B超示右肾上极低回声40mm×50mm,边缘不规则,呈梅花状,诊断肾癌。手术见左肾背侧中上部40ram肿块,向表面突出,深褐色,行右肾切除。病理报告右肾腺癌,透明细胞癌为主,大小40mm×50mm,浸润肾包膜。
讨论:肾癌是肾脏的恶性肿瘤,在成年人中90%的肾脏肿瘤是肾癌,好发中老年。我院总结12年来超声诊断肾癌40例,其中50~70岁最多见,有23例,占57.5%。本文报道3例均在70岁以上。
l.小肾癌和良性肿瘤鉴别有些困难。例1第一次手术前CT未做增强试验(因过敏),故术前诊断血管瘤。术中见肿块表面有搏动,未做肾切除。
2.例2在6年前就发现右肾低回声,但CT及外院B超阴性。以后每年B超未见变化,1990和1991年未查。1992年B超发现该低回声有30mm,诊断肾癌,经CT和IVP证实行手术切除。未发现转移。我们认为对肾内可疑病灶应密切随访,一旦有变立即手术,本例因6年来一直由一位医师检查,熟悉情况,警惕性高,没有丧失良机。
3.例3左辅尿管下端肿瘤,病理报告乳头状癌Ⅰ~Ⅱ级。1年后右肾发现40mm肿瘤,手术切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按一般规律肾癌细胞下行主输屎管或膀胱,应在同一侧,属同一种细胞类型本例在发现左输尿臂下端肿瘤手术前对两肾做过仔细检查,未发现异常。本例属原发两种肿瘤,都在泌尿系统,这种表现尚属少见。
小肾癌应和囊肿,肾盏憩室、良性肿瘤鉴别,尤其囊肿腔内有乳头状突出或囊壁钙化更应警惕肾癌的可能。大于3cm肾癌应仔细扫查肾静脉有无癌栓,周围淋巴洁有无肿大。较大肾癌声蒙图较复杂,内部可有出血坏死呈现渡性暗区须和肾结核鉴别,血尿患者应对泌尿系统作全面扫查,不致遗漏诊断,可疑病例应密切随访,以期及早发现问题,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不错过根治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