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乳头坏死不是一个疾病名称,而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肾乳头坏死现象的描述。肾髓质和肾乳头因其特有的血供分布和高渗环境而易发生局部缺血坏死。肾乳头坏死的病因包括糖尿病,过度和滥用止痛药,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肾盂肾炎,肾静脉血栓,结核及尿路梗阻。静脉尿路造影和超声可以用来诊断肾乳头坏死,但增强CT可以更好地表现所有的典型病变,包括造影剂填充的肾髓质裂口,造影剂包绕的无强化受损部位及高度稀释的肾髓质钙化。肾乳头坏死CT可以表现为肾盂积水及肾盂、输尿管的充盈缺损,也可以伴有钙化。在治疗过程中,肾乳头顶部因上皮化变得钝圆,肾萎缩作为常见的后遗症也可通过CT发现。观察以上或其他病变时多排CT比单排CT更为清楚、直接,因为多排CT可进行薄层扫描和多维重建,有利于早期识别病变,实施有效的治疗以逆转缺血进程。因此,熟悉多排CT的特点对准确的诊断及成功的治疗是非常有用的。
介绍
肾乳头是各种疾病导致慢性肾小管性肾病时所引起的一种病变,主要损害内髓质。以这种病变为特征的损害是因供血不足及继发的局限或弥漫性肾锥体远端缺血坏死所致。早在1877肾乳头坏死的病理表现就被首次描述,但这种病变的临床诊断仍存有异议。传统主要用静脉尿路造影诊断肾乳头坏死。而CT并不常用,而且有关其CT表现的文献报道也相对较少。在静脉尿路造影中肾乳头坏死表现为乳头中心或周边的坏死空洞被造影剂充填。增强CT分泌相可以同静脉尿路造影一样清晰显示坏死,也可准确诊断该病。多排CT具有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的特点,因此能够比单排CT更清晰、更直接的显示这些病变。本文作者观察了伴有肾乳头坏死的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并将多排CT和静脉尿路造影的表现进行比较。证据显示对于导致肾乳头坏死的可逆性缺血改变的早期诊断多层CT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
解剖特点
肾脏集合系统起源于肾皮质,镜下显示在肾小球内尿液进行首次滤过进入肾小球囊,最终进入集合小管,集合小管合并形成收集管,再向内延伸经过肾髓质到锥体的尖部,即肾乳头。肾乳头的数目从4个到18个不等,一般为7到9个。肾乳头呈倒杯口状,接收来自收集管的尿液。 肾小盏是尿液集合系统的初级结构。肾髓质和肾乳头由于其特殊的血液供应和所处高渗环境而容易受到损害发生缺血性坏死。即使是健康人,由于直小血管血流缓慢,也存在相对缺血的状态。因此,缺血进一步加重,就可以引起缺血性坏死。
病理生理及影像表现
流行病学
导致肾乳头坏死的病因很多,包括糖尿病,过度和滥用止痛药,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肾盂肾炎,肾静脉血栓,结核及尿路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