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心脏为快速搏动的器官,使冠状动脉成像成为CT血管成像中的难点,常规的单排螺旋CT无法显示冠状动脉。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不断提高,已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1]。如何提高图像质量,更准确地诊断冠脉狭窄、软斑块等,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67例冠状动脉成像的特点及方法,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本组行冠状动脉检查病例共67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54.5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18例。67例患者均自觉胸闷、心前区不适,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有高血压史 27例,心绞痛34例,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缺血9例。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3例。4例扫描显示不佳,再次扫描成功。67例患者其中13例MSCT检查后做了冠状动脉造影。
二、 CT检查方法
1. 扫描前准备 常规作碘过敏实验。安慰病人,尽量使其情绪稳定,并训练病人呼吸。其中安静时心率在70pm / min以上的42例病人扫描前服用心得安10~30mg或倍他乐克25~50mg,4例扫描时心率仍超过70bpm / min。
2. CT扫描定位及预注射测定冠状动脉CT扫描延迟时间 使用GE Light Speed 16型16层螺旋CT。先做胸部正、侧位两个定位像,在降主动脉中段水平任选一个层面,用高压注射器,以3.5~4.5ml / s的速度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15ml,延迟5s后在所选层面进行15次CT扫描,扫描间隔时间为1s,扫描时病人必须按要求吸气后屏气,扫描层厚10mm。在所得CT图像降主动脉腔内选择一个兴趣区并测量其时间密度曲线,注射对比剂开始至降主动脉增强峰值时间即为冠状动脉CT扫描的延迟时间。一般延迟时间为24~28s。
3. 冠状动脉CT扫描 在胸部正、侧位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以心脏中轴为扫描中心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膈面以下2~3cm。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Omnipaque或三代显350或370)100~130ml,按上文测得的CT扫描延迟时间进行扫描。,扫描时间选择为0.5s,层厚1.25,螺距1~1.8;兴趣区(FOV)250 mm;矩阵512×512; 球管电压120 kV;电流380~430 mA。扫描时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和心脏分段重建算法。
三、 CT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心率小于65 bpm / min使用单扇区重组,心率大于65 bpm / min采用双扇区重组。原始数据分别在心动周期的60%、65%、70%、75%、80%的相位窗上进行横断面CT图像重建,并传送至SUN图像工作站。以上述每个心电相位窗的心脏横断面CT原始图像为基础,挑选出对冠状动脉各支显示最佳、运动为伪影最少的相位窗,对右冠状动脉(RCA)及主要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LMA)、左前降支(LAD、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左回旋支(LCX)进行二维曲面(curved)重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图1~3)。多种方法、多方位观察图像,分析冠状动脉各支的显示情况、走行、病变位置及程度。并可观察各心电相位窗左心室壁心肌厚度。
四、图像评价方法
采用美国心脏病协会分段标准[2],对冠状动脉的13个主要节段进行评价:右冠(RCA)自近端开始分为1、2、3段,后降支为4段。左冠脉中左主干(LM为5段,左前降支(LDA)自LM分出处至远端分为6、7、8段,第一对角支(D1)为9段、第二对角支(D2)为10段,左旋支近段为11段、远段为12段,边缘支为13段。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节段。
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采用SIEMENS ANGIOSTAR PLUS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冠造导管造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为有临床意义的狭窄。
结果
1. 心率对扫描的成败、图像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按不同心率冠状动脉各分支节段显示情况分为5组见表1。
2. 不同心电相位窗上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最佳的例数见表2。
3. 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不佳因素 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71节段不能评价,其他28节段冠状动脉有轻度阶梯状伪影,共99节段.。其中心率大于70bpm/min或心率波动大导致右冠显示不佳30节段,左前降7节段,左回旋支20节段。屏气不佳主要影响左冠,致左冠主干1节段,左前降显示不良共3节段,左回旋支6节段,右冠显示不佳3节段。血管纤细致远端显示不清6节段。严重钙化影响血管显示10节段。延迟时间不当1例致冠状动脉显示不良13节段。主要表现为血管的一段或全部不连续,见阶梯状伪影,血管边缘变钝模糊、双影等。
4. MSCT冠脉成像与DSA冠脉造影结果对比 本组67例患者中13例在行MSCT冠脉成像后不久行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见表3。
以常规冠脉造影为标准,管腔狭窄为阳性,正常为阴性,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的血管节段共11支,均为阴性共114支,冠造阳性而MSCT阴性3支,冠造阴性而MSCT阳性2支。MSCT敏感度78.6% (11 / 14),特异度98.2%(114 / 116),阳性预测值84.6%(11 / 13),阴性预测值97.4%(114 / 117)。经卡方检验,MS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讨论
一、 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主要因素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与心率、心电相位窗的选择,屏气不好,扫描参数的选择、扫描时注射造影剂的延迟时间及高密度物质(如冠状动脉钙化或内支架)存在密切相关。其中心率和心电相位窗的选择更为重要[3]。
1. 心率 文献报道[3]及我们目前工作中的初步体会,心率的快慢对冠状动脉成像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大多数冠状动脉图像的质量随心率的增加而下降,其主要表现为心脏搏动造成的运动性伪影,多数为阶梯状或锯齿状伪影。Hong[4]等对不同心率的65例患者冠脉CT造影进行研究发现心率与图像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当心率小于74.5bpm/min时图像质量最好。国内王照谦[5]对45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分析,LMA受心脏搏动影响很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比率为93.3 %,LAD、LCX和RCA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比率分别为80 %、60 %和42.2 %.本组67例患者中,心率≤55bpm/min、56~60bpm/min、61~65bpm/min、66~70bpm/min及大于70bpm/min冠状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3.9 %、94.4%、89.4%、68.7%和45.5 %。可见冠脉的显示率随着心率的加快明显降低。其中RCA2及RCA3受心脏搏动影响最大,显示率为77.6 %,其次为LCX12、13,显示率分别为82.0%,LMA受影响最小,显示率为98.5 %。本组病例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
2. 心电相位窗 多层CT可根据扫描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不同相位窗的重建,整个心动周期的原始数据可重建R波后10%~90%的冠状动脉图像。既往研究表明[6~7]不同的冠状动脉分支在R-R间期有不同的最佳重建相位窗。一般认为RCA及LCX最佳重建相位窗为40%~50%,LMA最佳重建相位窗为70%,LAD最佳重建相位窗为60%~70%。因在R-R间期的70%~80%处,心脏处于舒张末期,重建出的冠状动脉图像较理想。本组病例采用60%、65%、70%、75%、80%五个不同的重建相位窗,其中RCA在70%重建相位窗显示最佳,显示率为92.7%。LMA在70%~75%重建相位窗显示无明显差异。LAD、LCX在70%~75%重建相位窗显示无显著差异,在80%相位窗上RCA显示较左冠状动脉差。70%、75%的心电相位窗对冠脉各支的显示率较好,分别为85.8%和88.4%。
3.呼吸运动 屏气不当造成的呼吸运动伪影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尤为重要。本组2例病人因屏气不当导致扫描失败,冠状动脉无法显影,主要影响左冠状动脉。因此扫描前须对病人反复进行呼吸训练,以减少呼吸所造成的运动伪影。
4.扫描延迟时间及扫描参数 扫描延迟时间受手臂至心脏循环时间的影响。造影剂在血液循环中除受患者年龄、心率及心功能等因素,也受造影剂本身的剂量、浓度及注射速度的影响。一般对年轻人,心率快、心功能好,对比剂注射速度快者,扫描延迟时间应适当缩短。对年龄大的患者、心率慢、特别对心功能差的病人,应适当延长扫描延迟时间。本组病例扫描延迟时间为25~28s,注射速度为3.5 ml /s~4.5 ml/s,对比剂总量为100~130ml。
扫描参数对图像重建也有影响,应选择尽可能薄的扫描层厚,使得图像重建保持各向同性。一般心脏扫描,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层厚选择后,螺距和床速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心率快,床速慢,螺距小;心率慢,床速快,螺距大。重建间距缩小,可减少阶梯状伪影。本组病例采用16×1.25mm层厚,重建间距0.625 mm,螺距1.1~1.8,图像质量较好。
二、MS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
国外Nieman等[1]对59例病人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导管法造影结果对照,结果显示,对LMA、LAD、LCX、RCA及主分支,16层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 %和86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 %和97 %。本组67例患者中, 13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发现有意义狭窄14节段,MSCT正确诊断其中11节段(图4~7),3处因钙化、心率过快或屏气不佳致血管显示不佳致漏诊;2处MSCT显示狭窄而冠造正常,可能MSCT图像重建角度、伪影有关。MSCT显示钙化的能力优于常规冠脉造影。以常规冠脉造影为标准,MSCT诊断≥50%狭窄总的敏感度为78.6% ,特异度98.2%,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7.4%。与Nieman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三、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
有研究表明:16层CT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可评价支架有无变形(图8)。本组3例冠脉内支架术后,MSCT显示2例支架清晰,1例因为国产支架,显示欠清。
【参考文献】
1. Nieman K, Cademartiri F,Lemos PA, et al. Reliable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fast submillimmeter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irculation, 2002,106:2051-2054
2. 刘伊丽,刘秀杰主编.现代冠心病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1-25
3. Heuschmid M, Kuettner A, Schroeder S, et al. ECG-gated 16-MDCT of Coronary arteries : assessment of image quality and accuracy in detecting stenoses. AJR,2005,184:1413-1419
4. Hong C, Becker CR, Huber A, et al. ECG-gated reconstructed multi-detector row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Effect of varying trigger delay on imag quality. Radiology, 2001,220: 712-717
5. 王照谦,夏昆,朱皓,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3),177-180
6. Achenbach S, Ulzheimer S, Baum U, et al. No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by retrospectively ECG-gated multislice spiral CT. Circulation, 2000,102:2823
7. Kopp AF, Schroeder S,Kuettner A. et al. coronary arteries: Retrospectively ECG-gated multi-detector row CT angiography with selec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image reconstruction window . Radiology, 2001,221: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