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的价值已得到高度重视,其技术也已得到广泛推广和提高,相关的文献很多,但有关肺门区病变穿刺活检的报道却较少。近几年来,笔者曾成功完成十余例次的肺门区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和治疗,在此做些总结,旨在探讨如何肺门区病变CT导引下穿刺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手术技巧。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总结2001年1至2005年,我院资料完整的176例胸部病变CT 导引下穿刺活检病例,其中肺门区病变12例,穿刺16次,目的主要在于活检,取得病理学分型,和/或于非手术治疗前取得病理诊断依据。其中3例还行病灶内直接注药。
二、器材
GE Sytec3000型全身CT和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Lightspeed16多层螺旋CT;日本八光公司17G、18G C2型切割式活检针(长度10~15㎝),21G C1型抽吸式活检针和18~20G PTC针(长度15~20㎝);自制的体表定位用栅条。
三、穿刺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胸部CT检查拟诊肺癌,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其中有3例另行CT增强扫描一辨别病灶与大血管关系。根据病变部位,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先CT扫描确定穿刺平面,于选定平面上贴体表定位栅条,再次CT扫描确定穿刺点进针路线。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根据病变的大小、部位和特征及活检目的选择合适类型的穿刺针,一般是以C2针按既定路线穿刺,必要时可行CT扫描以调整进针方向,针尖刺入病灶内并经CT薄层扫描确认后,拔出针芯,在以21G的C1/PTC针自套管内插入抽吸取材,再插入针芯行切割取材。
对12例患者行13次穿刺活检,共取材25次,其中1例上腔静脉旁小病灶仅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余11例均采用共轴针技术分别抽吸和切割取材,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抽吸液涂片3~5张,95%酒精固定;组织块用10%甲醛液固定,HE染色。12例中有3患者还分别进行过CT导引下穿刺注药。所有患者术后常规于穿刺区域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并留院观察6h,必要时酌情对症处理。
结果
全部12例中,病理检查仅一例无明确结果,阳性率达91.67%。其中鳞癌4例,鳞腺癌3例,未分化癌2例,另有2例找见癌细胞,但未能做病理分型。
并发症:本组穿刺后发生气胸2例,其中CT扫描发现为局限性气胸者1例,未做处理而自愈;另1例为穿刺注药者,因药物刺激剧烈咳嗽不止,术后3小时胸闷症状,胸透发现较大量气胸,给予直接穿刺抽气后缓解。4例术后出现轻度咯血,经一般对症处理后缓解;以穿刺后立即CT扫描发现穿刺路径少量片状模糊影判断,11例都有肺内穿刺路径出血,均无需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