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nitonitis, TBP)由结核杆菌感染腹膜引起,临床上比较常见,因缺乏特征性表现,诊断比较困难。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诊断有较大价值,但与癌性腹膜炎较难鉴别。
感染途径有二条:
1.直接蔓延:由腹腔脏器或腹腔淋巴结结核等感染腹膜所致。
2.血行播散:由腹腔以外结核病灶如浸润性肺结核等,通过血行播散引起的结核性腹
膜炎,常可伴结核性多浆膜炎(胸、腹、心包)等。
病理变化:
渗出型(湿性):腹膜充血、水肿、渗出为主,腹腔内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形成腹
水,中少量为主。
粘连型(干性):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腹膜、肠系膜增厚,肠袢相互粘连,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大网膜也增厚变硬,缩成团块,腹部可触及包块,严重者腹腔完全闭塞。
干酪型:多由渗出型或粘连型发展而来,以干酪样坏死病变为主。最后形成结核性脓
肿,若脓肿破溃,可形成-窦道或瘘管。
混合型:二种或三种病变同时存在。
SCT检查方法:空腹、阴性造影剂较好,平扫+增强,常规扫描+薄层重建。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结核病毒血症常见,主要是发热和盗汗,低热(38.5℃以内)为主;
2.腹痛: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可出现持续性隐痛和钝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部。
3.腹部触诊腹壁柔韧感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血腹或癌性腹膜炎患者也可有。腹部压痛一般轻微,常见于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
4.腹水:常感腹胀,可由结核毒血症或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引起,大多数为少量腹
水,也可无腹水。
5.腹部肿块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常位于脐周。不易推动。
6.其他:腹泻常见,一般每日3~4次,粪便多呈糊样。并发症以肠梗阻多见。
临床诊断依据:
①青壮年患者,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②不明原因低热2周以上,伴腹痛,腹胀;③腹水和腹部压痛或/和腹部柔韧感;④腹腔穿刺腹水(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腹水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⑤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⑥影像学检查,尤其SCT检查有助诊断。
癌性腹膜炎(Cancerous Peritonitis, CP):又称转移性腹膜炎,临床比较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来自胃、结肠、肝、胰腺、子宫及附件等癌肿的转移瘤。
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胀、腹部肿块、腹水、消瘦及消化道功能障碍等非特异性表现,无原发肿瘤病史者与结核性腹膜炎鉴别困难较大。
为了进一步认识TBP及CP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我们搜集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并有临床及CT检查资料的TBP 60例及CP 40例作一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SCT对TBP及C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60例TBP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5~71岁,平均33.5岁。其中40岁以下为47例(占78.3%)。临床表现以腹胀等为主诉者36例(占60.0%),以腹痛,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为主诉者15例,腹痛伴大便性状改变9例,以“肠梗阻”收住入院的3例。病程>1个月35例,<1个月的25例。CT或胸片发现伴有肺结核的25例,胸膜炎10例,附件结核3例。体检腹部触诊有揉面感12例,触及腹部肿块4例,移动性浊音阳性16例。
40例CP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3~75岁,平均53.5岁。临床表现较重,以腹痛为主要症状28例(占70%),常伴发热、腹胀、腹泻、消瘦等。体检腹部压痛25例,触诊有揉面感8例,触及腹部肿块3例。
1.2 CT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Somatom plus 4单排、MX6000 4排及16排螺旋CT机,检查前常规口服3%泛影葡胺或阴性造影剂600ml,49例常规行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11例仅作平扫,层厚层距为3~8mm。
2 结果
2.1 腹水 CT表现为肝周、脾周、两侧结肠旁沟等部位的液体密度影。60例TBP中52例(86.7%)显示腹水征象,其中大量腹水9例,中少量腹水43例(71.7%),腹水密度为10~35Hu之间,其中包裹形成4例。而40例CP中33例(82.5%)显示腹水征象,其中30例(75.0%)为大量腹水。
2.2 壁腹膜增厚 60例TBP中36例表现为壁腹膜光滑增厚,5例腹膜不均匀增厚,CT增强见壁腹膜明显强化28例,结节状明显强化5例。而40例CP中27例显示壁腹膜结节状增厚,无或轻度强化。
2.3 肠系膜改变 本组60例TBP中27例(45%)CT表现为肠系膜增厚呈团片状、结节状或污垢状改变;21例增强扫描见不均一明显强化,3例显示多发大小不等环状强化。而40例CP中17例(42.5%)显示肠系膜改变,CT增强显示强化不明显。
2.4 大网膜改变 CT表现为大网膜呈污垢状、网状或饼状增厚、粘连。本组60例TBP中29例(48.3%)见大网膜改变,其中11例大网膜呈饼状增厚,增强后呈不均一明显强化。而40例CP中18例(45.0%)显示大网膜增厚粘连改变,其中10例大网膜呈明显饼状增厚。
2.5 淋巴结肿大 多位于肠系膜根部及后腹膜。本组60例TBP中8例显示淋巴结肿大,5例见环状,3例示结节状强化。40例CP中6例示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见环状轻度强化。
2.6 其它:TBP与CP一样,均可见小肠壁增厚,肠间距增大,以后者为重;或肠管粘连、聚拢伴小肠不同程度扩张及积液等表现。
CT诊断:本组TBP 60例,CT诊断正确34例(56.7%),仅报告腹水21例,腹膜炎伴小肠不全梗阻2例,癌性腹膜炎3例。40例CP中,CT诊断正确25例(62.5%),仅报告腹水8例,TBP可能大 3例,未定性4例。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本组资料,结合文献报告,我们认为TBP与CP在临床及CT表现上有以下不同:①TBP多见于青壮年,尤其35岁以下,有肺结核病史者;而CP常见于中老年人,常有原发肿瘤史或CT扫描中发现原发肿瘤病灶;②TBP临床表现以腹胀、低热为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CP临床表现较重,常以腹痛腹胀为主;③TBP多为中少量腹水,壁腹膜增厚呈线带状,并有明显强化;而CP常为大量腹水,壁腹膜增厚呈结节状,强化较轻;④肠系膜呈团片状、污垢状改变,并伴有环状强化的肿大淋巴结为TBP的特征;而CP少有此征象;⑤TBP常见大网膜增厚、粘连,部分呈轻度饼状改变,强化明显;而CP大网膜增厚、粘连程度更重,饼状改变更明显,
总之,SCT检查对TBP与C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临床怀疑TBP或CP者应及时作SCT检查,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