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lopcethy ,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窒息缺血缺氧,导致脑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死亡率高;严重者可产生多种后遗症[1]。本文对我院2004年9月~2005年7月收治并经临床诊断为HIE患儿的临床与CT表现综合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共收集病例68例,男婴38,女婴30例,其中早产儿20例,日龄为6小时~30天不等,均有典型的缺血缺氧临床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紫绀、反应迟钝、嗜睡、惊厥抽搐、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及颅内高压等症状;其中入院时症状以兴奋激惹最多见,有35例,而意识抑制仅8例,阵发性紫绀和皮肤苍白两者占51例。
1.2 CT检查方法及颅脑损伤判断标准
本组病例均采用CT-Twin双螺旋CT作颅脑CT平扫,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1996年杭州会议于HIE的CT分度标准,将颅脑损伤分为:1)轻度:CT表现为脑实质散在性、局灶性低密度区,分布于1~2个脑叶,以额叶、顶叶常见;低密度区与邻近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脑室、脑沟正常。2)中度:脑实质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脑灰白质密度对比模糊,病灶周围的脑沟,部分或全部消失,最常见于顶枕叶和额顶叶。3)重度:3个以上脑叶弥漫性低密度阴影,灰白质界限不清或消失,或灰白质密度反转。
结果:
本组6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其CT表现: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轻度46例,约占67.6%,其中有3例合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18例,约占26.5%,其中4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4例,约占5.9%,其中2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讨论:
3.1 HIE的临床、病理改变: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lopcethy,HIE),是由于各种围产期因素、在宫内及产程中窒息缺氧,引起的脑水肿、伴颅内压增高,脑部血管受压、变窄,导致缺血加重脑缺氧,严重者,脑组织广泛坏死、软化,吸收后形成穿通囊肿或空洞,可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诊断HIE主要依靠新生儿窒息史,患儿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紫绀、呼吸急促、憋气、过度兴奋(如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凝视等)、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机体肌张力改变如张力减弱、松软;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等。本组68例中以入院时症状以兴奋激惹最多见,有35例, 占51.5%;阵发性紫绀和皮肤苍白两者共51例,约占75%;而意识抑制仅8例,约占11.7%。
3.2 HIE的CT表现:
CT检查提高了对HIE的发现率,并且成为诊断本病的有力依据。CT检查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CT检查时间和动态CT检查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由于患儿出生后病变继续进展,不同病程阶段影像检查所见不同,通常生后3天内以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如要检查脑实质缺血缺氧性损害及脑室出血,则以生后4~10天检查为宜,3~4周后检查仍有病变存在与预后关系密切。当缺氧不完全时,大脑皮层矢状旁区及其下白质部分最易受损,如为急性完全缺氧,则丘脑及脑干部位神经核为主要受损部位。有关病变区CT值标准,目前CT值的标准各家报道不一,和机器厂家、型号有关,有的定为20HU,有的为16HU,平均为18HU。本组中,轻度HIE于生后1~2周内检查,而中重度者于生后24~48h内检查。本组病例中,入院时症状以兴奋激惹最多见,有35例,约占51.8%,而意识抑制仅占仅8例,约占12.5%,阵发性紫绀和皮肤苍白两者共51例,约占75.6%,表明大多数HIE患儿颅高压增高出现早且普遍[4][5]。主要表现为脑水肿与颅内出血。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脑实质出血,脑水肿表现为脑实质散在分布的低密度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