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鼻窦炎发病中的意义
|
时间:2009-02-06 16:42:14 来源: 作者: |
|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解剖变异常见,一般认为OMC解剖变异是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OMC解剖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材料及方法】
一、材料
以我院CT室1994年2月~1997年2月存档的冠状位鼻腔鼻窦CT片297例(594侧)为研究资料,筛选年龄等于或大于15岁和无鼻腔鼻窦手术史者。考虑到鼻中隔偏曲可致OMC结构变化,且可能与慢性鼻窦炎有关,故不包括在本研究内。CT扫描作与眶耳线垂直的冠状位扫描,扫描部位从额窦至蝶窦,层厚5 mm,间隔5 mm, 共约10~12层,电压120 kV,电流55~77 mA,扫描时间5 s,窗位 +300 H,窗宽 1500 H,显示矩阵 640×640。
二、方法
1.测量距离和角度的方法(图1):直接在CT片上测量下列距离和角度:①钩突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a;②钩突上缘与筛泡下缘间距b;③筛泡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c;④筛漏斗宽度d;⑤钩突角度A:沿钩突长轴作一直线,其与垂直线面向鼻中隔的交角。按标注比例尺将所测距离换算成实际距离。测量工具为螺旋弹簧分规、游标卡尺和量角器。
2.解剖变异及确认标准:①反向弯曲中鼻甲:弧形凹面向内,凸面向外(图2);②板间气房:中鼻甲水平部存在气化腔(图3);③泡性中鼻甲:中鼻甲垂直部前端存在气化腔(图4);④筛泡过度气化:筛泡明显气化致c或/和b≤2 mm;⑤钩突内移:钩突角度<135°(图5);⑥钩突外移:钩突角度>145°(图6);⑦钩突肥大:钩突骨质增生致a、b或/和d≤2 mm(图7);⑧钩突气化:钩突内出现气化腔;⑨鼻丘过度气化:鼻丘气房发育明显,上缘达到或超过额鼻管开口;⑩Haller气房:眶内下缘出现气化腔。上述均须在连续2个或2个以上层面出现才纳入统计。
3.慢性鼻窦炎的CT确认:采用“有或无”的评估方法即:中鼻道区域、额窦、前筛房、后筛房、上颌窦和蝶窦有粘膜增厚、密度增高或积液等,不论其程度如何,各得“1 ”分,1侧鼻腔鼻窦得分“0~6”分,得“ 0 ”分者为无病变鼻窦 (nondiseased sinus, NS),得“1~6”分者为有病变鼻窦(diseased sinus, DS)。
4.采用SPSS 5.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97例(594侧)鼻窦冠状位CT片,其中男176例,女121例,CT检查时年龄为15~70岁(平均35.0±13.0岁)。发现 OMC结构有变异者482侧占81.14%。NS 115侧中OMC结构变异64侧,占55.60%;DS 479侧中OMC结构变异418侧,占87.27%,DS者OMC变异的出现率明显高于NS者(χ2=60.75, P=0.0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