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发现膀胱占位1周就诊。查体未见异常。
B超:膀胱右侧壁实质性肿块,等回声,大小18mm×16mm,肿块基底较宽,膀胱壁连续性可,肿块未侵及基层。CDFI示:内部可及血流信号,探及动脉频谱:RI:O.67。B超印象:膀胱右侧壁实质性肿瘤,提示T1期。
KUB+IVP:膀胱右侧壁见可疑结节状充盈缺损。
CT: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边界光整,直径约1.8cm(图1),增强后病灶有明显强化,未见远处淋巴结侵犯(图2)。诊断: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
手术病理考虑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图3)。
【讨论】
副神经节瘤又称嗜铬细胞瘤。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发病率在膀胱肿瘤中少于1%,在全部嗜铬细胞瘤中不到1%。国内外文献仅见零星报道,且大多数为功能性肿瘤,而非功能性肿瘤较少,约占其总数的8%~10%,且多位于肾上腺内。发生于膀胱的非功能性嗜铬细胞瘤,易误诊为膀胱癌。大约10%的膀胱嗜铬细胞瘤为恶性,可转移到区域淋巴结或发生远隔转移。良恶性的判断主要靠临床行为而非肿瘤的细胞学特征,因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定期复查是必要的,有报道认为术后20~40年仍有复发的可能。绝大多数膀胱嗜铬细胞瘤具有代谢活性。它能分泌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VMA),约2/3的患者于膀胱充盈和排空时发生阵发性高血压,而导致所谓的排尿昏厥,半数患者表现为血尿。非功能型膀胱嗜铬细胞瘤不典型,确诊仅能依靠病理。
文章来自:上海长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影像科
|